轮台 轮台地名考析

来源:新疆人文地理 2019年09月16日 21:18

轮台,汉代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城邦之一,故址在今轮台县以东的野云沟邻近。唐时置乌垒州于此。元代史籍称之为布吉尔,原音在维吾尔语中为“雕鹰”之意。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改置设县时,重新用轮台一词。

2000多年以来,轮台这个地名在前史的长河中阅历了屡次演化。有人以为“轮台”是古塞人的言语,也有人以为是匈奴语,原音是“乌轮台”,或“乌垒台”;有的以为是突厥语“窝轮木台”。还有人以为“轮台”一词是生活在西域大地上的各民族对该地名不断异译的效果。

要澄清“轮台”地名的本来面目,须透过现象看实质,进行科学的判别和剖析,拨开笼罩在这个地名上的重重迷雾,方能窥见一斑。

轮台前史

首要,新疆区域有文字记载的前史始于西汉,它同西汉抗击匈奴、一致天山南北的政治活动有直接联系。在我国前史上,蒙古高原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奔驰的家乡。而西域小国树立,又与之毗连,两地之间联络亲近,往往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向外拓宽实力的重要区域。

西汉一致西域之前,西域大部分区域处在匈奴一致之下。匈奴是秦汉之际活动在我国北方草原区域的一个游牧民族。开始微小,曾依附于东胡,后冒顿单于(匈奴最高领袖)承继王位,实力逐步强壮,周邻各族皆归其所统辖。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贤王统兵西征,打败了其时占有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迫使大月氏人西迁到今日的伊犁河流域。本来活动在伊犁河流域的塞人则慑于大月氏人的军事压力,向西南迁徙到帕米尔高原地带。匈奴人占据河西诸地,随之将其操控规模向西延伸到西域。为了加强对西域诸地的操控,匈奴操控者在焉耆设置了“僮仆都尉”,专理该地业务。“僮仆”一词意为“奴隶”,匈奴奴隶主贵族视西域当地各族为奴隶,操控方法非常严酷。

这种局势直到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才有了底子改观。通过几代人的尽力,西汉国力日趋强盛,政治军事实力明显增强。为了打败匈奴,汉武帝汲取其先祖的经验,仔细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次,他从屈服的匈奴战士那里了解到,在其时匈奴人的西部,还驻牧着一个名叫大月氏的部族,其对匈奴人的操控非常不满。汉武帝得知这一信息后,便萌发了一个远交近攻的斗胆想象。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差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人一起抵挡匈奴。张骞是西汉王朝差遣出使西域的第一人。张骞在西域活动十余年,饱经艰难险阻,因种种客观原因虽未能到达结盟大月氏人的预期意图,可是客观上亲近了两地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络,扩展了西汉王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加深了中原区域对西域各地的了解。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归来不久,公元前121年,西汉大将军霍去病打败了驻扎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西汉在这里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后改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这一行动切断了匈奴同氐、羌等部落之间的联络,使西汉与西域各族间的联络更为便当。公元前119年,张骞授命再次出使西域,通过尽力,与活动在伊犁河流域的乌孙树立了联盟联系。汉朝先后将解忧、细君两位公主远嫁乌孙“昆莫”(乌孙王)。西汉同乌孙间的联盟有力地遏止了匈奴对西汉的侵扰,使匈奴在西域的境况愈加孤立。公元前109年,西汉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楼兰、姑师(今吐鲁番)等西域重镇。公元前102年,汉军西行,又霸占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这些政治、军事活动,提高了西汉王朝在西域各族中的声威。第二年,为处理驻扎在西域的汉军和交游使者的粮食供应,西汉在天山南部的轮台、渠犁(今轮台县境内)等地驻兵屯田,设置“使者校尉”。“使者校尉”是西汉政府其时设在西域区域最早的当地官员。

西域都护府在此树立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匈奴操控阶级内部发作内讧。驻扎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惧怕遭受不幸,率部众自愿归服西汉,匈奴树立的“僮仆都尉”随之吊销。至此,天山南北诸地均归西汉王朝统辖。西汉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各地的军政办理,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南)树立西域都护府,郑吉被录用为首位都护。据史书记载,西域都护府的树立,使“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这标志着西域各地自此成为咱们一致的多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为了行使对西域各地的办理,西汉王朝采纳了以下首要办法:

一是任免、差遣西域都护、专理西域屯田业务的“戊己校尉”等高级官员。郑吉之后,西汉时期担任西域都护职位的有名字记载的共有18位。20世纪30年代,人们在龟兹(今库车等地)发现了西汉王朝终究一任西域都护李崇的印章。都护部属官员都为西汉朝廷差遣。

二是封爵当地领袖,颁布印绶。西汉时期委封当地领袖和酋长办理其当地行政业务。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最凡国五十,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其时承受封授的西域各地领袖合计376人)。”1953年,塔里木盆地北缘一处汉代古城遗址出土的一枚“汉归义羌长”的铜印,就是其时西汉王朝授给西域羌人领袖的官印。

三是屯田戍边。为了安排和统领西域各地抗击匈奴侵袭,西汉时期差遣士卒在天山南北施行屯田,以处理驻军和交游使者商旅的食宿问题,减轻当地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莎车、车师(在今吐鲁番境内)和焉耆等地都是其时西汉在西域的屯田中心,“戊己校尉”专理屯田业务。

四是构筑城堡,树立烽燧,确保军事行动的进行,保护交通要道的疏通。

西汉时期施行的这些政治、经济、军事办法加强了对西域区域的军政办理,亲近了西域同中原区域的联系,拓宽了“丝绸之路”,增强了边远当地各族人民的向心力。西汉设置的西域都护府这一办理方式以及所采纳的相关方针,也由于有效地确保了西域各地经济社会的安稳和民族联系的良性开展,成为后来历代王朝所仿效的典范。

轮台:边塞?乌轮(垒)台?

轮台,泛指边塞,从某种意义上是西域的代名词。汉武帝晩年颁布《轮台罪己诏》中的轮台便是。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军平定了与西突厥连手的高昌,操控了天山以北的东疆区域,并设安西都护府于高昌,设庭州,部属金满(今吉木萨尔县境内)、浦类(今木垒县境内)、轮台三县。这段史实阐明,唐朝在没有克复南疆的情况下,把南疆的轮台地名搬到了天山之北。能够必定:唐轮台不是汉轮台。

8年之后,也就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朝平定龟兹,唐朝实力到达天山以南。同年,设龟兹都督府,下设9个州,其间的乌垒州即位于今轮台境内。

关于汉、唐轮台的差异,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轮台”的研讨没有结论。一种说法是“乌轮(垒)台”原音印证,以为“乌垒”是前两个字的组合,“轮台”是后两个字的组合,实指一个当地。可是有人辩驳说:“轮台与乌垒各自为我,把它合读成乌轮台,短少依据。”《汉书》对乌垒、轮台均有方位间隔记载,足以证明它们不是一个地名。

学者们依据前史材料,以为汉轮台在今轮台县野云沟与策大雅一带。汉武帝时为李广利所灭,置使者校尉,屯田于此。唐诗人岑参轮台诗中所触及的唐轮台地舆、气候等要素,近年考古效果及今乌拉泊古城地望等材料,终究确定乌拉泊古城为唐轮台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