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雪景意境 “拍摄眼”中异样的西湖意境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2019年05月19日 09:46

非渔

自古以来,“全国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杭州因西湖而名,西湖傍杭州而盛。

西湖之盛,在其如诗如画的山清水秀:三秋桂子、六桥烟柳、十里荷花……早在南宋,就有“西湖十景”名满全国。历经千年沉积的西湖,一起也孕育出丰厚的人文景观:“岳墓栖霞”“雷峰夕照”“钱祠表忠”……湖山与人文浑然相融,使得西湖的春夏秋冬各有景致,陰晴雨雪独有情韵。

我在杭州日子了十几年,即使看遍西湖大大小小的景色,但仍不影响我对它的酷爱。这种酷爱,在我拿起相机转拍西湖时,变得愈加浓郁——透过镜头,我不只从头领会了西湖美景,也发现了许多之前不曾留心到的画面。

后来,我逐步想理解,已然不能满世界飞,那就静下心来,专心拍照身边的景色。事实上,拍家门口的景色有许多优势:其一是了解——有比他人更多的机会去感触;其二是随时——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都不会错失;其三是轻松——没有旅行时的那种行程压力。因而,几年拍下来,我的心态越来越轻松,一桥一船、一花一木,皆可入镜头。

无名拱桥别有洞天“雷峰夕照”的新视角

景色拍照师大多起早贪黑,由于日出前后的光线柔软而富于变幻,是拍照的“黄金时刻”。我也不破例,常常挑选在这两个时刻段前去拍照。这个时分,西湖上少了比肩接踵、川流不息的游人,我能够不受搅扰,专心取景,也避免了许多人群影响画面美感的费事。

“究竟西湖六月中,景色不与四时同。”西湖的夏天,在四季中技高一筹,因而成了我要点拍照的方针。夏天,杭州的日出较早,往往清晨4点左右我就得出门。有一次清晨,我打着手电,来到此前偶尔踩好的点:西湖边上一片不起眼的水面和一座拱桥——这在西湖的景点里太常见了,因而并没有引起路人的留心。但作为拍照爱好者的我敏锐地察觉到,这样幽静而又被人疏忽的小景,恰恰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美。其时,我已在脑海里幻想出终究画面:四周静寂,晨色幽静,一缕向阳的光线刚好穿过桥孔,在水面上投下一片光影,拱桥及其影子构成一面完好的“垣墙”,将空间分隔成两部分,一侧幽暗静寂,林木几何森森;一侧天清地明,生机盎然……不负我早上的诚心,天色逐步亮堂,幻想中的画面践约而来,我如获至珍,赶忙揩一揩相机上凝聚的露水,敏捷地按下快门,拍到了只需早上才干见到的画面。

傍晚时分,人山人海的人群开端散去,西湖逐步康复安静。不过此刻在某些当地,反而比白日热烈,其间,最闻名的莫过于“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坐落西湖湖南、净慈寺前的夕照山上,是“西湖十景”之一,其间的“雷峰”指的就是闻名的雷峰塔。雷峰塔因民间传说《白蛇传》家喻户晓,但在历史上,它是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因而亦称“黄妃塔”。比较其他古塔,雷峰塔生不逢辰:明朝时被倭寇一把火烧光塔檐、平座、栏杆、塔顶,只留下了砖体塔身;清末民初,又因民间盛传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等特别功用,屡次遭到盗挖,以至于在1924年8月,终年失修的雷峰塔轰然崩塌,震惊中外……直到2002年10月,雷峰塔重建竣工,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浮屠,才总算迎来安静。

雷峰塔以夕照之景家喻户晓,落日西下时,塔下便聚集了许多拍照爱好者。但关于抢手景点,我喜欢打破惯例,极力尝试用新的视角去完结赋有特性的构图,因而,我往往远离人群,单独前往一些犄角旮旯、无人留心的当地,开掘新的视点进行拍照。有时分沉浸在拍照中,忘记了时刻,回到家中就只能吃口冷饭。不过好在尽力没有白搭,我总算拍出了自己的“雷峰夕照”图:落日斜照,红霞满天,远处的苍山隐去层层叠叠的森林,在空中只余下庄严的线条;近处,树木生气勃勃,雷峰塔穿破树林挺立耸峙,在傍晚的暮色中熠熠生辉,尤为有目共睹。

淡妆浓抹总相宜用镜头记载情味西湖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描绘的江南采莲的热烈欢喜局面,让咱们不由对这样的天然情味心生神往。在“西湖十景”中,就有“花港观鱼”和“曲院风荷”两处景点,能够感触这新鲜、明快的意境。endprint

“花港观鱼”坐落西湖西南,在其间部偏南处的红鱼池,是观鱼的极佳方位,池岸弯曲天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驾设曲桥。和风过处,沿岸花木纷繁飘落,暗香随波起浮,而湖中金鳞红鱼三五成群,络绎嬉戏于花间,呈现出一幅“花著鱼身鱼嘬花”的动听画面,无人不起羡鱼之情。

所以,许多游客停步赏识,有人还将饼干、面包、薯片等食物抛向湖中,红鱼蜂拥而至,力争上游浮上水面争夺食物。游客趁机拍照,红鱼则大饱口福,相得甚欢。但我却坐在一株柳树下,苦苦思索该怎样才干拍到不一样的相片。望着“高柳眠阴半在池”之景,我登时有了创意。我跑回人群,厚着脸皮向小朋友讨了两块饼干,从头坐回树下,一点点抠着饼干,并将碎块抛向水中——希望能招引几尾小鱼过来。等了大半个钟头,手中的饼干即將抛完时,总算有一条小鱼发现了这边的食物,欢快地游过来。当它仰头进食的一刹那,安静的水面荡起了一圈圈涟漪。顾不上激动,我敏捷地连按快门,总算收成了满足的画面:碧水清澈如镜,万条绿丝绦倒映在湖面,红鱼戏于垂柳之间,荡起一圈圈涟漪。

有一年初春的早晨,我扛着相机,一边赏识西湖边上花满天、柳如烟之景,一边物色拍照方针。环视四周,绿意盎然的春水上,呈现了两只“猎物”。走近看,发现是一对水禽,它们站在水中枯枝上,头埋在翅膀下,好像还在睡觉。为了不惊动它们,我故意怠慢脚步,悄然架起脚架、插上灰镜,用长焦对着它们曝光了5秒钟,为了得到更柔滑的影子,还特意怠慢快门。这两只安静的小家伙合作得不错,因而我得以顺畅拍照到“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情味画面。

千百年来,西湖一直是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赞许西湖的诗词不可胜数,其间以苏东坡的名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为代表,数不尽的意味尽在其间,带给人无量遥想。而关于拍照者来说,诗词描绘的画面更是极佳的拍照体裁。例如,“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画面。但在西湖边上,拍荷花的游客实在太多了,甭说要找到绝佳的拍照地址,就连避开黑漆漆的人群也是一大难题。

但我没有抛弃拍照,而是思索了一番,决议采纳趴在岸上避开人群,用低视点拍照的方法,一起尽量削减拍到湖面,让荷叶连上远山和天空。这一趴引来不少游客,把我当成异类围观。不过面临这样的情形,我早已习以为常,专心沉浸在拍照中,总算复原了“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往后,朋友看了我拍照的效果,慨叹道:“这张相片表达出了我对杨万里那首诗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拍照的一大魅力,也是我最大的趣味地点——相片不但应该体现画面,还要能引起观者的共识,用意境将观者的思绪延展到画面之外。

除了一湖荷花这样庞大的画面,我也喜欢拍照一些小景。依据“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给予的创意,在凌乱的荷塘中我不断寻找,总算在带着露水的淡绿荷梗之间,捕捉到蜻蜓停留在花骨朵上的瞬间。在夏末秋初之际,我又用镜头记载了荷花的逝去:光溜溜的水面,连荷叶残花都已消失不见,只留下枯老、衰落的荷梗,倾斜了大半个身子垂进水里,与水中的影子为伴,彼此安慰……

从孤山红枫到小舟雪意“拍照眼”中的西湖美景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住腻的当地,跑到他人住腻的当地去。”在我看来,有人之所以觉得自己日子的城市有些庸俗,是没有发现美的眼睛。自从我拿起相机拍照西湖,在镜头这只“拍照眼”的协助下,我收成了新的西湖美景,并拍照到了许多美轮美奂的画面。

坐落西湖西北角的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岛上的文澜阁、清行宫、中山公园、放鹤亭等都是闻名景点,但我的留心力却在孤山脚下一棵无名的枫树上。秋意正浓时,枫叶红似火,招引了不少游人拍照,但我却在这棵枫树枝叶枯败之际,拍到了满足的著作。那是一个深秋的雨天,我偶尔路过这儿,看到枝上的红叶大多被风雨打落,只剩稀稀落落的一些,树上的水滴落到湖面,激起一圈圈水晕,远处的山水在雨中变得含糊,和天空连成了一色。这样的场景马上招引了我,而就在我冒雨酌量构图时,湖面上摇来几艘游船,这让我马上有了创意:在树枝间预先留出一个空当,待小舟刚好划到空当处,便按下快门。最终拍到的相片标明,这样的构思是正确的,水天一色之间有了小舟,画面登时具有空间的深度和视觉的爱好点。

同样是这棵枫树,我第2次前去拍照时,四周现已聚集了许多拍照爱好者。他们架起三脚架,排成一排,挤满了树下不大的空间。我不好意思再挤进去,一番思索往后,我跪在地上,从他们的腿间寻找了一个空当,用超广角略略仰拍的视角拍照——在透视效果下,两根树枝似乎一双伸向水面的胳膊,将两袖红叶抛向湖面,在“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湖面之下,似乎有一座缥缈的古城,而零星漂浮在湖面的红叶是城里的灯笼,古拙、怀旧之感情不自禁。

这两次拍照,我有了一个风趣的发现:在同一个当地,视点仅相差两米,画面却能够有天壤之别的神韵。因而,可想而知,这棵树定然还有更多有意思的视点,只需咱们长于使用手中的“拍照眼”,便可尽收囊中。

近年来,杭州的冬季很少下雪,即使下了雪也会敏捷融化,所以若是西湖上堆起了皑皑白雪,那看雪名胜——断桥上一定是游人如织,而想要拍到空灵纯洁的西湖雪景,就必须得避开人潮,另寻喧嚣之处。

在西湖北侧,岳飞庙前,有一处名为“曲院风荷”的景点,以夏天赏荷最为精彩,但到了冬季,这儿的游客少了许多,正好是我寻找的清幽之处。由于气候冰冷,湖面安静、清澈,仿若一面蓝宝石镜子。我情不自禁地蹑手蹑脚,只怕惊动了这份安静。在湖的一个小旮旯,停着两艘已抛弃的小舟,素日里小舟寒酸斑斓,或许从未有人为它们留过影。而此刻,岸边积着白雪的水杉倒映在湖面上,丽影挺立,似乎要伸向湖底。破船上也堆起了积雪,将素日的惨淡之象掩盖,笼统成两个V形的线条,横贯穿过水杉的影子,形成了一幅亦真亦幻的唯美画面。这幅相片宣布后,有朋友“按图索骥”去现场看,感叹说没想到素日里不起眼的当地,居然也能拍得这么美观。我想,这大约就是“拍照眼”的凶猛之处——于了解之中见生疏,于普通之中显特殊。

endprin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