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寻 寻“点”问“心”

来源:食品与健康 2019年06月22日 16:45

黄璐

“点心”一词由来已久,现在泛指三顿正餐之外的食物。不论是年轻人朝晨健身前吃的那块沙琪玛,仍是宴席上咱们苦等迟到主宾时吃的绿豆糕,抑或是职场白领下午三点半在办公室里吃的红丝绒芝士蛋糕,这些能够劝慰两餐之间肠胃饥馑的小食通通叫做点心。

点心(xin)点心(xīn)

大不同

最早呈现的“点心”二字文献记载是唐代孙頠创所著的《幻异志·板桥三娘子》:“有顷,鸡鸣,诸客欲发,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与诸客点心。” 这段话说的是,三娘子給清晨要动身的客人做烧饼果腹。此处的“点心”是作动词用。

宋代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记载:“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按,唐郑傪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顾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其弟举瓯已罄。许久女仆请饭库钥匙,备夫人点心,傪诟曰‘适已给了,何得又请?” 文中的三个“点心”别离指:小食;吃点东西果腹;小食。

剖析以上文献不难看出,“点心”一开始是作动词用,归于动宾结构,指吃东西。后来,点心才呈现了名词的用法,指早餐、小食。

跟着时刻推移,现代汉语中的“点心”一词,绝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名词运用,读作 diǎn xin。而在某些方言里,点心仍保存有古意,作动词用,读作diǎn xīn。许宝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里,记载东北话会这么说:“五点钟才干开饭吧,先吃点儿点心点心。”第一个“点心”是名词,第二个“点心”是动宾结构。这段话说起来如绕口令一般,较为风趣。

西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到:“點,小黑也。”咱们现在用的简化字“点”,开始写做“點”,代表小黑点或许很小的痕迹。“點”字左面的“黑”和黑色颜料有关,甲骨文转义指人脸上有烟灰的污点;右边的“占”有“占卜”的意思,转义是用小木棍记载占卜的内容。后来呈现的“佔”字表明将姓名刻在物品上以示主权。归纳看来,“点”字诞生之时就自带动词特点,和占有、留下痕迹有关,此外还和“形状很小的痕迹”有联系。

这就不难了解在某些方言中,有“点豆”“点麦”“点包谷”这样的说法。其间“点”字代表耕种。一起,这也引申出,“点”这个动作,是代表将较少的东西放在一个当地。“点菜”之所以用“点”,意思是在菜单上很多的菜品中,挑选出一小部分,放在自己的餐桌上食用。

提到“心”,在古汉语中,心字意义很多,除代表心脏这个生理器官,还泛指身体其他部位。《庄子·天运》说:“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在这个“西子捧心,东施效颦”的故事里,“心”有胸口、胸膛之意。现在人们常穿的背心,雏形是魏晋时期的裲(liǎng)裆。汉末刘熙在《释名·释衣服》中称:“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 清末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中说明:“今俗谓之背心。当背留神,亦两当义也。”也就是说,古人以为心和胸在方位上大体相同,能够相互替代运用。

元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心脾痛》中写道 “心痛,即胃脘痛。”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溃疡主治方》写道“补中益气汤……煎一钟,空心热服”,所谓 “空心热服”即为“空胃”,也就是说这种药需空腹、饭前服用。“心胃一体”的词义也连续到了现代中医学:“心气痛”其实就是“胃气痛”。

“心”,在古人的国际里还通脑,是发生感觉和思想的器官。比方,《孟子·告子上》中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心”担负着对国际的认知以及发生感悟的效果。与脑筋比较,“心”的感知才能更强,层次更深。应对客观国际的各种影响,人们能够用“心”看,用“心”听。

因而,古人“点心”的用法,是以细巧的食物“点”一下“心(胃)”,缓解饥饿感,差异于正餐里吃饭吃菜。

古人的点心替代正餐

先秦到两宋时期,我国老大众的饮食准则为一日两餐,即早晨八九点和下午四点各吃一顿正餐,叫做早膳和晚膳。剖析明清甚至近代我国的各种文献记载,不难看出,其时我国从西北到东北,甚至江淮区域,老大众大多习气两餐制。不只在我国,古希腊、印度等区域的大众,日常饮食也是两餐制。这可能与农耕社会的传统习气有关。人们在田间劳动,正午吃些点心即可。特别是农忙时节,省去午饭能够节省往复家里到田间的时刻。后来,跟着农业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进步,古人的食物愈加丰富,三餐制才推行开来。

古人在正餐之外的时刻,也会饿。因而,各种小食应运而生,宋代之后统称为点心。北宋《东京梦华录·天晓诸人入市》记载:“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在其时,粥、饭与点心是并排联系。

至于点心都包含什么,南宋灌圃耐得翁的《国都纪胜·食店》中说:“市食点心,凉暖之月,大约多卖,猪羊鸡煎炸、四色馒头、灌脯、灌肠、红燠姜豉、蹿子肘件之属。夜间顶盘挑架者,如鹌鹑馉饳儿、焦锤、羊脂韭饼、春饼、旋饼、沙团子、宜利少、献糍糕之类。”一起期的吴自牧的《梦粱录》载,“市食点心”多达一百余种,以麦面、米粉制品居多,如馒头、包子、饼、面条,还有圆子、团子、粽子、油炸馃子等。可见,宋代的点心不只包含米面制品,还包含猪、羊、鸡等为质料的荤食。

清代《桐桥倚棹录》记载:“点心则有八宝饭、水饺子、烧卖、馒头、包子、清汤面、卤子面、清油饼、夹油饼、合子饼、葱花饼、馅儿饼、家常饼、荷叶饼、荷叶卷蒸、薄饼、片儿汤、饽饽、拉糕、扁豆糕、蜜橙糕、米丰糕、寿桃、韭合、春卷、油饺等,不可胜记。”从姓名上看,书中记载的点心和咱们今日吃的点心现已十分接近了。

闻名的《随园食单》里,袁枚专门列了“点心单”,单是面条就有鳗面、温面、鳝面、裙带面、素面等品种。饼则包含蓑衣饼、虾饼、薄饼、松饼、糖饼(面衣)、烧饼等。其他面食还有面老鼠、颠不棱(蒸肉饺)、肉馄饨、韭合、各式馒头、月饼等等。米或米粉制品就更多了,有几十种汤圆、粽、糕、团。和其他作者不同的是,他将熟藕、新栗、新菱、莲子、芋等果实,面茶、杏酪、藕粉、百合粉、鸡豆粥等各种稀食也都归类为点心。此外,作者还在茶叶蛋和爆鲜菱等词条后边注说明这些食物“可做点心”。

今日的点心品类繁多

在现代人的餐桌上,点心好像并没有一个一致的规范。我国幅员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口中的点心,所指的食物可能有很大差异。

在江苏的姑苏、无锡,浙江的宁波、露台、云和、东阳区域的吴语小片区;湖南宁乡的湘语小片区;福建永春、广东潮汕的闽语片区等地,点心意为正餐之外的小食。

在冀鲁官话、华夏官话、江淮官话、福建南平官话中,点心指早点、早餐。

在安徽夥县的徽语片区;上海崇明区域的吴语小片区;浙江嘉兴和江苏溧水的吴语区等地,点心指午饭。

在湖南衡阳的湘语片区,点心指晚饭。

在安徽绩溪、歙县的徽语片区,点心特指馄饨。

在云南楚雄和四川崇庆的西南官话片区;福建南平的官话片区;福建建阳、建瓯、顺昌的闽语片区等地,点心是指零食、糕饼、糖块。

在山西静乐的晋语片区,点心专指圆馒头。

在江西上犹社溪的客家话片区,点心指稀饭。

在贵州赫章的西南官话片区,点心专指包子。

在广东,茶室酒家卖的叫做“点心”,街边档口和粉粥面店卖的叫“小吃”。

在西北黄土高原,块状的糕点被叫做“点心”,街市店里做的各种荤素小食叫做“小吃”或“面点”。

不管祖国各地关于点心辞意的了解有多么不同。但有相同是必定的,点心好吃又美观,且比正餐更有吸引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