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克己装袋器 民间药市和装药人

来源:旅伴 2021年03月04日 10:45

年幼的白景琦被人牵着在药市上拎回了几包黄连;白家老先生在人山人海的药市上拖着长音儿大喊“开市”,各路药商才纷繁支摊儿经商——这两个《大宅门》中的桥段正取材于实在的安国药市。

现在,真实活在民间的安国药市,只需西一、西二街的旧药市。

早晨6点,空气微凉,只需沿着药都北大街走,很快就能看到靠拢的拖拉机,车斗上堆满了白色编织袋包裹的中药。再往前走,就能看到带有烫金字“祁州药市”的门牌。西一街、西二街的药市,被当地人称为“旧药市”,规划虽不及《大宅门》中的描绘,但沿用传统,每个月初一、初六为大集,初三、初八为小集,逢集药商必到。

旧药市地点的两条街南北平行、东西相通,是一个巨大的U形。货摊上,黄白色的白扣像薏米仁,晒干后的天花粉像红薯,墨绿色的荆芥穗像狗尾巴草……摊与摊之间,有人推着带轱辘的货秤走来走去,吆喝问价,也有人在药摊前扒个头,抓一把药材,左闻右嗅,放下又持续转。摊主忙得顾不上孩子,小孩儿一恼,哭声震天,周围的摊主笑笑,攥了把还带着香味的祁菊花来逗,又拎了一把被编成小辫形状的紫菀问:“这个是啥?你的小辫儿!”

说这儿是地道的民间药市,除了由于在这两条街上能找到逛早市的了解感,还由于这儿记录着人们日子方式的改动。

最了解安国旧药市药材交易量的,应该是装药人。装药人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女性,她们用白色编织袋以均匀每包2.5元的价格为中药打包,经过她们的打包量,大约能算出药市的交易量。

50岁的安贵兰就是装药人。7月2日,在药市上,她头戴毛巾,穿戴草绿色衬衣,围着克己的围裙,拿着耙拽着白色编织袋,跟四五个女工一同,走在一个又一个晒成深紫色的药堆之间。

不到1个小时,安贵兰能把半人高的干马齿苋装满五六个编制袋。“哪儿有活,咱们就去哪儿。现在多的时分能赚一百,大约40包,不过就一个上午,下午活儿就少了。”安贵兰说。药市旺季时,她简直每天都从西章村来这儿装药。近几年,她的日子也起了改动,据安贵兰介绍:“十年前,最多一天要装一两百包,现在一天最多也超不过一百包,不过那时装一包才几毛钱。现在来这儿生意的,大都是散货。货多的,也有物流来装了,不必咱们了。”装药的活儿少时,安贵兰也会种点药材补助收入。

确实,在安国市区,第一多的是药铺,其次就是物流公司。曾参加编撰《安国中药志》的李文策通知记者,之前,在安国有几家大货栈,货栈配有车队,担任运送销往全国各地的药材。李文策曾计算过,20世纪90年代,安国的物流公司逐步替代货栈,其时已有100多家。

铁耙和白色编织袋换成了物流车,许多像安贵兰相同的装药人也不再靠装药营生。并不是一切行将消失的东西都需求思念,即使它不代表开展,至少意味着改动。

与安贵兰不同,关于28岁的李亮堂来说,旧药市许多规则没有变。为了询价,大集那天,他专门跟一个药商来转药市,他说:“安国药市有压货的习气,生意中药就跟做期货或许炒股相同,本年屯的货,第二年假如价格涨了,一兜售,肯定能赚到钱。不过,也有赔的或许。得看大市场怎么样。”

上午9点,药市里人山人海的人群逐步散去,驮着大包小包的拖拉机也腾空了。安贵兰用袖子蹭了一把头上的汗,招待上几个女工,我们把耙别在后座上,蹬上自行车往郊外的村里去了。endprin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