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老人名画 爱德·威勒:穿越经典名画的圣诞老人

来源:摄影世界 2020年12月18日 17:39

白薇

作为一个从业35年的美国商业拍摄师,爱德·威勒(Ed Wheeler)总是协助那些国际500强公司的CEO们树立形象。这个常常隐藏在暗地的大男孩,也需求另一个通道来表达自己。或许是习惯了躲在暗地,所以他这次的表达方法也十分含蓄,那就是扮演圣诞老人在经典名画中来一次时空穿越。

《圣诞老人》(Santa)系列不是一蹴即至的,威勒花了20多年时间来展开这个项目。风趣的是,开端他仅仅打扮成圣诞老人自拍,每年拍摄一张特殊相片,比方圣诞老人纹身、圣诞老人开跑车,或许圣诞老人用喷漆做街头涂鸦,然后把相片制作成贺卡在圣诞前夕邮寄给自己的客户们。假如说开端他仅仅想要开个打趣,幽圣诞老人一默,让客户们在咧嘴一笑的时分记住他。那么,后来这件事就变得越来越风趣了。

艺术“细菌”培育的创意蘑菇

威勒居住在费城,如他所说,他家就在费城艺术馆邻近(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离巴恩斯基金会(Barnes Foundation)和罗丹艺术馆(Rodin Museum)也只要几个街区,再加上有位费城艺术学校(Philadelphia Art schools)结业的母亲,估量他从小就在艺术馆恋恋不舍,这位文艺青年(尽管现在可能是文艺大爷了,但酷爱艺术的人永久年青)的血液里就流淌着艺术“细菌”,所以他也娶了一位费城艺术学校结业的妻子,所以去艺术馆赏识油画也成为两人从爱情时期就保有的良好习惯。接着,有一天,“嘣”地一下,在《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Washington Crossing the Delaware)这幅名画前,创意一下击中了威勒,他俄然意识到:“嘿!圣诞老人应该做点大事!”

随后,威勒阅读了许多大师画作,从中挑出了200多幅进行编目,决议在这200多幅画里,让圣诞老人也扮演一个人物,去那些经典油画里“干涉”一下前史的进程,来一场跨过时空,穿越实际与虚幻的旅程。

在曩昔的20余年里,威勒完结了其间的50幅,当然少不了那闻名的《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圣诞老人也托他的福,当了50多回男一号,在《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中,圣诞老人替代了华盛顿将军,指点江山、气势磅礡,完全改变了美国的前史。要我说,威勒所谓“精灵的干涉”,不光是圣诞老人出现在画面上替代华盛顿将军罢了,梦想一下,假如真是圣诞老人领导美国人民来打独立战役,那真是礼物如雨下、驯鹿满天飞,如此愉快的局面,必定防止了许多流血牺牲,英美两军快乐地握手言欢。这恐怕也是威勒著作的美妙之处,至少让观者遥想连篇,其乐融融。

圣诞老人的试镜阅历

不过也有2次,圣诞老人差点试镜不成,被刷下来扮演女配角或是反串女主角。我们好好来聊聊这两次惊险的阅历吧。在拍摄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1836~1910)的《生命线》(The Life Line)时,威勒采用了两种方法来拍摄。一种是让圣诞老人做施救者,另一种是将圣诞老人变成获救的妇女。威勒终究挑选了前者,“救人者的规划看起来更为风趣,所以我终究采用了这一种。”谢天谢地,圣诞老人终究扮演了男主角,尽管海优势太大,围巾翻飞遮住了男主角的脸,可是圣诞老人靠生动的肢体言语制胜,形象地扮演了一个在大风波中,仅凭一条绳子救人的英豪。喜好爱情戏的观众可以放下战役布景,纵情梦想。

在拍摄维梅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的永存经典《绘画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时,威勒也拍摄了两个版别,一个将圣诞老人作为画家,一个是将圣诞老人作为模特。 这幅画自身十分风趣,尽管创造时间比拍摄术的诞生早了两百多年,可是现代导演依然点评 “维梅尔是史上第一位拍摄师,由于他处理的是一个全然以光影出现的国际。”在画面中,模特和画家都是明晰的焦点,但远景中的幕布和桌上的布料却如同用相机取景一般被虚化了。人们也从前猜想,维梅尔在画这幅名作时,是使用17世纪被称为暗箱的某种趋近于相机的取景器。这是否是17世纪的穿越跨界,就不得而知了。画面中的模特沐浴在晨光中,是此幅画的魂灵。或许正是由于如此,威勒在做过两种测验后,决议仍是让圣诞老人扮演在反面的男主角,低沉地出场,防止整幅画作意境的丢失,也让画面更为调和。

导演的取向性和特技作用

谈了这么多男主角的阅历,不得不说一下这部著作的魂灵人物威勒,他的梦想力决议了圣诞老人要敲开哪扇虚幻之门。他这么解说创造动机:“这些画作招引我的原因是各式各样的,有时我会以为在这某些画中增加圣诞老人的形象十分风趣,如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和库里奇(Cassius Marcellus Coolidge,1844~1934)的画。有时是由于圣诞老人的在场很有戏曲性,如那幅科普利(John Singleton Copley,1738~1815)的《沃森和鲨鱼》(Watson and the Shark)。有时是为了表达态度,如戈雅(Francisco Goya,1746~1828)的《1808年5月3日》(The Third of May 1808)。”没风兴趣、戏曲抵触和激烈的观念,又怎么能称之为一场好戏呢?在圣诞老人当主角的这出戏里,威勒就是总导演。

关于威勒来说,最难的不是在拍摄棚制造出类似于原画的光线作用,不是用Photoshop把圣诞老人从布景里抠出来,用各种滤镜改巨细、调方位,也不是把人物的手四肢脚从头摆放一下,拉长或改变,把颜色调得像几个世纪曾经用画笔涂改在画布上的相同,而是站在镜头前面摆出和画中人相同的姿态。他说:“企图仿照那个在原画中我要替换的人物所做的动作,这是最难的部分。由于画家在画中自由地改变和拉伸了他的人物。大多数情况下,人体很难摆出你在画中看到的姿态。”

当然,要做到生动地再现,还需求一些特技作用,比方在《沃森与鲨鱼》中,他就用到了一个鼓风机和一把鱼叉,鼓风机是为了制造出衣服和头发被风吹起的作用。别的,他还得精心规划自己的方位,让圣诞老人看起来就像站在船舷上相同,一起留意手的方位,两手一上一下紧握鱼叉,设想自己在一艘随浪波动的小船上与一条6米多的大鲨鱼奋斗。或许圣诞老人在白雪皑皑的北欧群山间和巨大茂盛的针叶树林里能大显身手,可是在恶浪翻滚、怪兽出没的海上,他也只能祈求好运了。

创造无鸿沟

艺术的国际从来没有鸿沟,就像做梦的大脑不会在乎实在国际是白日仍是黑夜。当然更没有东西方之分。正如齐白石那句闻名的谈论:“做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世,不似为欺世。”这句话套用在威勒的创造中也仍旧稳妥,其精华归纳出来也无非是四个字:忠于自我。

威勒在向名画和那些巨大的艺术家问候的一起,依然是以自我为起点,表达自己的好恶和喜悲。就像那幅《日本桥与睡莲》(The Japanese Footbridge and the Water Lily Pool, Giverny),他在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原画清幽的空气中,用一串彩灯增添了一抹欢乐和颜色。

在完结这些著作时,威勒也是在和那些巨大的艺术家对话,“我花了许多时间去研讨原画,我企图让圣诞老人看起来像画家画在油画布上的。当你在展览中接近我的拍摄著作仔细观察时,你很可能会以为圣诞老人的胡子就像画中其他人物相同,是用笔刷画上去的。”一起,让圣诞老人穿越绘画与拍摄,前史体裁和虚拟梦想之时,除了表达自己,他还期望著作可以招引更多人去重视这些名作以及保藏他们的博物馆。“当人们看到了我的拍摄著作,或许他们会花些时间去了解一下原作自身。”假如情愿多花一点时间,那么观者或许也能同艺术大师和威勒同聚一堂。

威勒这样毛遂自荐:“我从十几岁开端就拿相机拍摄。我时间在用一种修改的视角来看待这个国际。我总是在想假如我看见的场景用一幅相片来出现会是怎样的呢?所以,我的视网膜就会把当时的画面主动分解成光线、构图和颜色。”从绘画到拍摄,无不是光影的艺术,或许早就应该打破他们之间生硬的分界,而只用魂灵作为维度来感触这个充溢颜色和光影的国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