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家网 广西融水苗家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2022年03月17日 08:19

唐辉吉

在广西柳州区域,有一个景色秀美的当地,几百年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沉迷上这方水土,停步13天,并在《徐霞客行记》中留下一万多字关于它的翔实记载;几十年前,一部影响过几代人的电影《闪闪的红星》,也将这儿的美丽江水搬上荧屏,而那首动听的歌词,一向泛动到今天:“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就是融水苗族自治县。

融水的景色和桂林很类似,在四周挺立秀美的山峰下,一条河流慢慢流过,寓居在这儿的苗家人,就一向安静而幸福地生活在山明水秀之中。除了景色迷人,融水还保留着一起的民俗文化,特别新年,这儿会演出五光十色的节庆活动,比方热闹非凡的踩花山,起源于远古时期的一起舞蹈芦笙舞,以及从前被苗家人用来判决婚姻与爱情纷争的斗马竞赛……跟着一场场活动轮流演出,新年的气氛也随之火热高涨起来。

隆重的踩花山活动集杂技、文娱于一体的爬花杆

阴历正月初一,当晨雾中的融水刚刚迎来新年的榜首缕曙光,人们就早已盛装装扮好,预备参与新年的榜首个隆重活动——踩花山。踩花山又称“耍花山”“踩山”“跳花”“跳场”“赶坡”等,即环绕山坡玩耍。

踩花山一般在正月初一、初三、初六举办,活动期间,在融水的许多寨子,人们会在开阔的坡地上立起一根高达15米的木杆,在木杆的杆顶绑有横木,横木上扎着柏香叶子和青、蓝、红、白四色彩带,当地人形象地将其称为“花杆”。在苗族历史上,花杆的位置极端重要,花杆上的四色彩带别离代表苗族的各个支系。相传,在上古时期,苗族的先人蚩尤在战役中被打败,他被逼带领九黎部落曲折南迁,进入西南的蛮荒之地后,其族员涣散到了深山老林中。不过,只需蚩尤在山顶上竖起一根长长的花杆,并系上彩带,涣散在四处的苗家后人就能寻着彩带赶到蚩尤的身边,一起抵挡外族的侵略。到了今天,花杆早已失掉招集战乱中的族员的效果,却已然成为凝集苗族员的标志和崇高的祭祀符号。

在踩花山到来之前,融水的村民们会在族内推选2~4名有声威的人充任“会首”,掌管整个活动。在踩花山活动开幕当日,会首们一人吹芦笙、一人打伞、一人抱着大公鸡,开端绕着花杆转圈祭祀,从五湖四海赶来的村民则自觉列队跟从会首转圈,转完9圈之后,踩花山的活动就正式拉开大幕:身穿传统民族服装的年轻人,兴味盎然地参与拔河、扭扁担,打火枪等竞赛;前来祭祀的村民,则带着猪头、大米、公鸡等物献祭在花杆旁的神龛前,请求神灵消除百病,保佑家人安全顺畅;打着油纸伞的青年男女,对唱着山歌,等待有情人能听懂自己的衷肠;此外,更有三五友人聚在一起,拿出白酒,猜拳行令,尽兴而乐……一时间,歌声、芦笙声、欢笑声、火枪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在踩花山活动中,最受人们重视的是爬花杆。爬花杆是一项集杂技、文娱于一体的活动,苗族男青年身穿麻布长衫,腰扎白布帕子,背着芦笙,四肢并用地爬到花杆顶部。花杆下,男吹笙、女伴舞,环绕在花杆四周;花杆上,扮演者手撑横木倒竖,嘴吹芦笙,人随乐声晃动,扮演着“金鸡独立”“车轮旋转”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到了下杆时,扮演者则倒挂着用双脚夹住花杆,双手捧芦笙,一边吹奏一边向下滑行,并时不时昂首、扭动身躯,远观犹如一条游动的巨蛇,极端震慑。

充溢欢喜的芦笙舞让人震动的绝技扮演

在我国大地上,只需有苗家人的当地,就有芦笙和芦笙舞。相传盘古开天地时期,大地荒芜,苗族的先人靠打猎飞禽走兽过日子。为了捕获丰厚的鸟兽,一位心灵手巧的小伙子用竹木制造出了芦笙,并配以舞蹈,仿照鸟兽的鸣叫和动作诱惑鸟兽前来,自此以后,人们每次狩獵均有斩获。芦笙与芦笙舞就这样代代相传。

在融水境内,每当传统佳节,或是有大型活动,来自全县各乡镇的芦笙舞蹈队总是最为活泼的一群人:女人头戴美丽的银质头饰,身着色彩斑斓、披银挂彩的百鸟衣;男性头包绣有红蓝条纹的头巾,身着绣有苗族传统图画花边的服饰集合在一起,手持林林总总的芦笙赶到会场,向观众扮演芦笙舞。

芦笙舞俗称“芦笙踩堂”。芦笙有六管、十管及十二管三种款式,长度也从二尺、五尺到一丈多不等,南宋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曾对其外形有过描绘:“卢沙瑶人乐,状类萧,纵八管、横一管贯之。”跟着年代的变迁,芦笙的形状和演奏技巧不断改进,舞蹈曲目也不断添加。现在,芦笙舞已成为苗族传统文化节日中不行短少的项目,在新年期间,人们会从正月初一开端,一向跳到元宵节后……

芦笙与芦笙舞,按活动内容和性质,一般可分为自娱性、扮演性、祭祀性以及礼仪性四种。在新年期间,芦笙舞以自娱性和扮演性为主。从动作特色上看,自娱性芦笙舞比较随意,人们吹着芦笙,或折腰对吹,或旋转腾踏,或下蹲弹腿,或勾脚碰膝……这样的舞蹈对参与者的年纪、性别不限,行走在融水境内,在寨屋前的草坪或山坡上,经常会看到一群苗家人就聚在一起跳这样的舞蹈,充溢了欢喜。

扮演性芦笙舞,则多以竞技的方法进行团体竞赛,以吹奏乐曲多,舞蹈时间长,声响和谐、美丽,动作和步法丰厚为评判规范。扮演性芦笙舞动作十分丰厚,多达100余种,其间不乏许多高难度的动作:倒竖——扮演者倒竖着吹芦笙;蚯蚓滚沙——扮演者头足着地,身躯悬空,一边吹着芦笙,一边以头为轴心旋转、翻滚;踩鸡蛋——先将3个鸡蛋放置地上,扮演者脱去鞋袜,赤脚在鸡蛋上来回跳芦笙舞,而鸡蛋不碎……在一旁欣赏的人,常常被这些绝技震动得呆若木鸡。endprint

斗马竞赛:判决爱情纷争力气与勇气的竞赛

除了踩花山和芦笙舞,在融水新年,还能观看到剧烈的斗马竞赛。

融水的苗家人是剽悍和浪漫的。早在500年前,他们就具有一种一起的判决婚姻与爱情纷争的决战方法——斗马。那是在500多年前,某个苗民部落的领袖给美丽的女儿招亲,要求未来的女婿有必要是斗马高手……从那时开端,这种用斗马来判决爱情纷争的规矩就开端撒播。尔后,在融水区域,每当苗民之间呈现情敌相争的局势,我们就安排斗马竞赛,让胜利者抱得美人归。

实际上,特别的地理环境和出产生活方法,是促进融水苗家斗马的首要原因:融水苗家人大多寓居在远离乡镇的崇山峻岭之中,路途高低,交通不便,首要靠马匹处理交通运输问题,而起伏跌宕的小道,不只培育出苗马健旺的身躯,也造就其勇猛好斗的脾性。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斗马逐步演变为远居深山的人们农闲空闲的首要文娱方法。至今,融水苗家仍有“家无马不雅观,节庆不斗马不成节”的说法。

每当斗馬竞赛,“哒哒”的马蹄声一会儿就让苗民朝气蓬勃,一匹匹威武健旺的雄马,在主人的陪护下奔赴斗马场。斗马既是快马之间力气与勇气的角力,一起也是马主人之间的竞赛,由于取胜马匹的主人,往往被视作苗家的勇士。

斗马场所多设在山寨接壤的当地,要求四面有山坡,用中心平地作斗场。竞赛前,参赛的马主人会仔细检查马的牙口、马蹄等身体各部位情况,假如稍有忽略,牙口丢失或许马掌坠落,都可能让马匹在战役中失利。斗马的规矩是:每次两匹公马上场奋斗,就像人类的一场自在搏击竞赛,败者离场,最终的胜者为冠军。竞赛开端后,工作人员会先牵一匹雌马站在赛场中心,参赛者按规则将自己的雄马放进赛场。两匹雄马出场后看见雌马,便会雄性大发,争风吃醋,以便能得到和雌马交配的时机。所以,两边展开了一场剧烈的角斗:两匹马使出踢、咬、摔、压等“十八般武艺”,尽显“英豪”本性。

假如两马久斗难分输赢,即判为平局;假使比武数回合后,一方败走,则为输;假如一马触摸对方就当即逃避,则判为自败。斗马完毕后,场上鸣炮放枪,吹奏芦笙,裁判还会为取胜的一方披红挂绿。斗马竞赛的成果也十分赋有戏剧性:由于在败者一败涂地后,胜者好像也未能得到真实的“性福”——当胜者满意地走到雌马前,预备骑在它的背上交配时,赛场上的监护员往往“不懂事”地冲过来将雌马拉走,为下一场竞赛腾出场所。所以,胜者最终仍是落得个“独守空房”的下场…

endprin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