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噶尔 永久的喀什噶尔

来源:新疆人文地理 2025年07月15日 16:04

阿地力·哈力克

喀什噶尔悠长的前史和多元的文明是疆内其他城市所不能与之比肩的,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喀什有一种更深沉的东西,一种更高雅、更尊贵的东西,那种东西不能确指,却不时处处存在、弥漫着,让你感觉着,好像渗透在空气里。”这些共同的文明不只仅是维吾尔族文明的珍宝,也是整个中华文明的珍宝,是喀什噶尔的魅力和魂灵地点。

喀什噶尔在我心中是一首美好的诗,一个甜美的梦,一幅古色古香的诱人画卷,这座抚育了许多维吾尔族文学艺术咱们、充满了浓郁的前史文明氛围的古城,永远是我魂牵梦萦的故土!

有着2 000多年悠长前史的喀什噶尔是一片奇特的大地,它以厚重的前史文明享誉国际。早在1986年,喀什噶尔就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前史文明名城”,虽然尔后“国家5A级景区”等许多称谓接连不断,可是在我的心目中,沉甸甸的“前史文明名城”才是它的真实写照。

喀什噶尔简称喀什,坐落东经71.20′~79.57′,北纬35.20′~40.18′,是我国最西部的城市。喀什噶尔古城穿越了几千年年月,从中世纪走到了今日,是我国和中西亚区域现存最陈旧的伊斯兰风格修建群。古城这些千锤百炼的土旧老屋因为常年风霜雨雪的腐蚀、洪涝地震等灾祸的突击和年久失修,现已千疮百孔、岌岌可危,许多房子到了随时都有或许坍毁的边际。走运的是,2010年8月,由国家立项出资破解了老城改造的国际性难题,2015年末完结规模宏大的老城改造工程,它终究完成了走向现代化的富丽回身,古城得以完好地保留下来。这为千年古城注入了新鲜血液,中亚名城喀什噶尔从头焕宣布芳华的光荣和生机,在承继传统文明的一起迎来了现代文明开展的新时代。历经沧桑的古城以簇新的姿势和相貌再次成为丝绸之路上最耀眼的明珠。

喀什噶尔古城建在地形凹凸不平、平均海拔1 289米左右的土崖上,它仍旧保留了中世纪修建风格,看起来气势高耸。从外形上看,这个古拙凄凉的老城好像极端粗陋,但全体布局的随意、自在、灵敏多变,是跟着日子在这里几十代人常年累月的日子和劳动的需求逐渐堆集与扩建起来的。正是这种不经人为的总体设计和顺从其美的巧夺天工,充分地体现出这些古修建群的特征和异乎寻常。高高低低,形状各异,古拙高雅和量体裁衣凝聚着天然本性的各式房子错落有致,适可而止地再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物质和精神日子的脚印。

从生态上看,这些土屋大多是土木、砖木结构,因地制宜,用最一般的土坯、砖、白杨木、泥土和麦草等资料建立起来的。通过几百年的变迁依然“冬暖夏凉”,十分合适人类寓居。从寓居条件看,每户都通过精心设计,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使院子、扶梯、廊柱和凉台放置的鲜花相映成趣。

这些表面看似粗陋朴实无华的房子内却充满了日子气息。有许多幢看似一般的房子,跟着时刻的消逝和人口繁衍生息的需求而加高了好几层,而另一些房子则加宽、加长,甚至在大街顶上搭起了阁楼以利于日子的便利。所有这些都体现出了维吾尔族先民共同的生计才智和特性。我持续跋涉,时宽时窄的大街凹凸不平,曲曲弯弯,宛如迷宫似的曲径畅通无阻、犬牙交织通向古城的各个方向。

这是秋日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古城像平常相同寂静。初升的太阳斜照在大街上,大街两旁房子的窗户上闪烁着金光,蓝天上一群又一群的鸽子不停地回旋扭转和翱翔,朝向东方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庄严肃穆。没过多久,细微的嘈杂声、洪亮的笑声、脚步声、轿车的喇叭声越来越近,熟睡的古城开端苏醒了。

我缓步走过艾提尕尔广场,散步穿行在迷宫一般的小巷里。赋有民族特征的小吃店、茶馆、小店肆、小作坊都开端开门经营,简直每家店肆的门口都摆上了玫瑰、月季、紫罗兰等各种鲜花,大街两旁花香四溢。我持续往前走,好像跋涉在现已凝结的前史韶光中。沿街的金银首饰店、铜器店、木器店、手艺乐器店、手艺小刀作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手艺艺品、旅行纪念品、首饰、花样繁多的花帽刺绣品,各种维吾尔民族乐器、铁皮制品、木雕制品、土陶制品、铜银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走着走着,我在一个木器作坊前停住了脚步,作坊主正在用木头制造乐器———热瓦普。门面不大,在半明半暗的作坊里,金色的火花从旋刀里飞出,就像正在奔跑的骏马蹄下迸出的星星点点的水珠。从一块块的木头变成几件半成品,最终成为一件精美的乐器,我好久地注视着热瓦普的加工进程,1 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富贵现象开端浮现在眼前,我好像置身于旧日古城富贵和热烈的商贸巴扎之中。作为几千年来衔接南北中丝绸之路交汇处和货品集散地,古城里客商如云,东来西往、门庭若市的现象和眼前各式手艺作坊中制造民间工艺品叮叮当当的操出声,热瓦普、杜塔尔等乐器的演奏声,十二木卡姆动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

我从心里觉得这才是古城连续下来的活的文明载体。正是悠长的维吾尔族文明把喧哗大街上的这些各色手艺艺品和前店后坊式产销活动奇妙地衔接起来,把传统和今世、千年古城和现代新城严密而天然地融为一体。

我在喀什噶尔古城的怀有里长大。虽然脱离它现已30多年,可是古城的依托———宏伟的西昆仑山脉、雄壮的塔里木沙漠、奇特的胡杨和静静的土曼河一向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咱们家曾住在紧靠艾提尕尔清真寺叫安江热斯特的巷子里,往北走就是成功电影院,从电影院再往北不远就是土曼河了。我孩提时代回忆犹新的美好回忆是上学和读书,阅览那些精妙的文学故事,如《阿凡提的故事》《一千零一夜》《金银岛》等就像是让我进入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宝库,给人一种令人入神的快乐与满意,至今耐人寻味。那时最快乐的就是去成功电影院看电影,像《冰山上的来客》《绿地欢歌》《阿娜尔汗》等电影中的唯美画面和场景、人物的对话等一些经典镜头至今依然留存在我的回忆中。

喀什噶尔的母亲河———土曼河是一条陈旧的小河,在阳光下静静地流淌着,像一条银色的飘带逶迤弯曲向天边流去,不知流淌了几千年,也不知流尽了多少前史的沧桑。当年的土曼河两岸长着茂盛的树林,树枝在微风中摇曳,河滨的灌木丛中还有野鸭子的叫声。我明晰地记住那是一个美好的夏天黄昏,天上的云火一般通红,远处的天边金光闪亮,落日余晖照射在河面上闪闪烁烁,咱们兄弟几个及火伴们在河里游水戏水,多么难忘的黄昏啊!

与新疆的其他城市比较,喀什噶尔没有首府乌鲁木齐那样规模宏大,没有和田闻名中外的羊脂玉,没有阿克苏享誉全国的苹果,没有塞外江南伊犁的广阔草原,也没有吐鲁番连绵数公里的葡萄长廊。但是,喀什也有尽人皆知的石榴、巴旦木、核桃、甜瓜、帕米尔矿泉水、色买提杏等特产。

喀什具有坐落欧亚大陆的中心和“一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舆优势,背靠耸立着国际第二顶峰乔戈里峰(海拔8 611米)的西昆仑山脉,面向很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只雪峰宏伟,沙漠雄壮,并且胡杨也很奇特。

我始终认为,一个城市的魅力和魂灵并不只仅在于它的风景名胜、精美的城市修建、诱人的土特产、许多的人口和广大的面积,而首要在于它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深层次的共同性和承载这个共同性的文明。喀什噶尔的共同性就在于它处在国际上最著名的希腊—罗马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印度—佛教文明和东方—汉文明的交汇处。人类的四大文明在这里彼此交织,彼此融合,彼此影响,然后形成了举世罕见的会集人类悉数古文明的一种极端特别的文明环境。

就是在这种文明环境中,维吾尔族先民们在承继和发扬本民族文明的基础上,吸收了四大文明的营养形成了五光十色和独具特征的维吾尔族文明。也正是在这种文明的熏陶和长时间开展中,维吾尔族公民中呈现出了一批思想家、哲学家、前史学家、诗人、翻译家和许多社会活动家。特别是在公元11世纪喀喇汗王朝时期简直一起呈现了两部惊世巨作———《福乐才智》和《突厥语大辞典》。前者是玉素甫·哈斯·阿吉甫所著,成书于1069年———1070年,由长达13 290行、85章和3篇告诫组成,其意为“赐予美好的常识”,是一部用诗的方式写成的道理长诗和哲学道德作品,内容触及社会人文和天然科学。后者是马赫穆德·喀什噶里所著,成书于1072年———1074年,是一部精心撰写的语言学巨作,也是一部关于11世纪中亚社会的百科全书。还有15世纪出色的女诗人阿曼尼莎罕收集整理的维吾尔族古典音乐珍宝《十二木卡姆》。

这三大文明效果可谓维吾尔族文明前史上的三座丰碑,维吾尔族文明犹如耸立在中亚大地上的一座灯塔光芒四射。喀什噶尔悠长的前史和多元的文明是疆内其他城市所不能与之比肩的,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喀什有一种更深沉的东西,一种更高雅、更尊贵的东西,那种东西不能确指,却不时处处存在、弥漫着,让你感觉着,好像渗透在空气里。”这些共同的文明不只仅是维吾尔族文明的珍宝,也是整个中华文明的珍宝,是喀什噶尔的魅力和魂灵地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