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霞
老于在小镇的粮所上班,粮所效益欠好,月薪两千不到。老于媳妇自从生了娃,便做起了全职主妇。可孩子都读大学了,她也不找作业,还添了新喜好,喜爱上了打麻将,天天打,后来连家务也撂下了,打麻将归来,还得老于煮饭给她吃。
老于有时对我慨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嫂子又出去打麻将了,每天不把兜里的零钱输光是不会回家的。”
问老于:“为什么不给嫂子找份作业呢?天天上班,她就没时间玩了。”老于无法摇头:“给她找了几份作业,她不去干呀,由她吧。”
和老于恶作剧:“这都是你惯出来的缺点。”老于憨笑:“我没啥本事,你嫂子跟了我,也没过上好日子,她不厌弃我赚钱少,我也不能厌弃她不干活呀。”
老于的母亲46岁生的他,他上面有3个姐姐,2个哥哥。老母亲本年90岁了,人上了年岁,病也来了。有事找老于,他不是回复在陪老太太打针,就是回复陪老太太治病,十分困难等他从医院回到家,又给老太太包起了馄饨。
夸他孝顺,老于答复:“這是为人子的本分。”朋友对老于说,老太太年岁大了,该子女们轮班照料了。老于回道:“轮班的工作我提过一次,没人呼应,想来也是,姐姐哥哥们年纪也大了,我照料就我照料吧。”
持续诘问:“年纪大不是不尽孝的理由,就是你好脾气,把他们惯的,几个月也不来看母亲一次。”老于嘿嘿一乐:“尽孝是最好的修行。再说,尽孝不能攀比,各人尽各人的孝心,不能由于母亲生了6个孩子,我就该尽1/6的孝心呀。”
小镇人都说,老所以个没脾气的男人。老于说,不是没脾气,是心态好,啥事想开了,就不会纠结生气了。
老于知足常乐,闲时练字、画画、写文章,前几年又爱上了拍摄,现在老于的字画挂在县城书店有人买,拍摄著作在网上也大受欢迎,文章也一再见报,算下来,月收入近万元。
老于说,不要愁不要忧,割了麦子就是秋。正是这种好心态,让他在鸡毛蒜皮的日子里活得闲散安逸,坐时写文,行走摄影,这个小镇男人把苟且活出了诗和远方。
(潘光贤摘自《常州晚报》2017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