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论文 我国有机农业认证信息中心空间组织特征及影响度分析

来源:世界地理研究 2025年02月09日 05:40

李言鹏+王玉华+谷博轩

摘 要:跟着我国食物安全、环境压力、三农问题、绿色交易壁垒等问题的加重,有机农业作为一种可继续的新式农业展开形式,为以上问题的处理供给了新的范式。有机农业认证作为衔接有机农业出产者与顾客的枢纽,是有机农业出产链的中心构成之一。有机农业认证系统是我国有机农业出产网络中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农业认证安排作为信息网络的中心构成,对知道我国有机农业信息网络的结构与安排有着活泼的效果。本文依据对有机认证安排为代表的信息中心的空间散布、安排与影响内地规划剖析,以为我国现在有机农业信息中心空间散布呈较强的不均衡性特征,且发育程度具有必定的等级层次性。选用层次剖析法进一步对我国有机农业认证信息中心的影响度进行剖析,剖析标明我国有机认证信息中心分为三大归纳等级。此外,选取以北京、浙江和辽宁为代表的要点地域空间进行讨论,并针对不同等级的有机农业认证信息中心提出相应的展开战略和主张。

关键词:有机农业;有机认证信息中心;空间安排;影响度剖析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传统农业广泛应用化肥、农药、生长素等,引发了比如水土流失、食物安全、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传统农业系统内涵的不稳定性和不继续性[1]。有机农业这种替代型出产方式的发作为处理日益严重的食物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供给了新的形式。依据有机农业认证关于有机农业展开的重要效果,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有机农业认证进行了实证研讨。H.R.Barrett对当时有机农业认证和监督机制进行整理,并要点讨论了展开我国家有机农业出产者进行有机认证所面临的妨碍,如认证本钱、认证的适用规划、认证安排的挑选等[2]。联合国粮食与农业安排的研讨报告指出有机农业认证的中心效果是规范有机农业、促进有机农业交易以及进步有机农业顾客关于有机农业产品的信赖度等[3]。Linda Kleemann等以加纳的凤梨出产者为研讨目标,经过剖析指出有机农业认证关于推行有机农业具有必定的效果[4]。Barham等以为可继续认证系统作为有机农业认证的一部分,其在许多国家都受到欢迎的原因是将环境保护、扶贫、健康产出等价值特点融入认证产品[5, 6]。国内学者关于有机农业认证的研讨首要触及有机农业认证准则的建造关于有机农业展开的效果[7, 8]、不同区域与国家有机农业认证系统的比较研讨及其对我国有机农业展开的启示[9-13]和不同有机农业认证规范共同化剖析[14, 15]。

有机农业认证安排是承当有机认证效劳的专业化安排,其在地舆空间上的会集散布和组合,构成了我国有机农业认证信息中心的空间网络。有机农业的展开,经过树立一个完好的认证系统,既约束了有机农业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又为其供给了合理的鼓励准则[8]。有机农业认证信息中心作为认证系统的空间载体,承当了我国有机农业认证效劳的功能。因而为进一步规范有机农业的展开,我国应加强以有机认证安排为中心的有机农业认证信息中心的建造。本文以有机农业认证安排为研讨目标,剖析以其为中心组成的有机农业认证信息中心的空间散布和安排,一起对有机农业认证信息中心影响度进行剖析,依据以上剖析提出我国有机农业认证信息中心空间安排优化主张。

1 我国有机农业认证系统的演进

1.1探究阶段(1980年~1994年)

本阶段我国的相关科研安排和高校启动了对有机农业的研讨,有机农业逐渐鼓起。1984年我国农业大学开端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物的研讨和开发。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科所开端进行有机食物的相关科研工作,于次年加入了世界有机运动联盟(IFOAM),成为我国榜首个IFOAM成员[8]。1994年我国树立有机农业植保技能研讨中心、有机食物展开中心和举世有机食物研讨咨询中心,专门安排的建立推进了我国有机食物的展开。

1.2 起步阶段(1995年~2002年)

本阶段我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有机农业认证安排,并依据世界有机运动联盟(IFOAM)的根本规范开始树立了有机食物出产规范和认证办理系统。1995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依照世界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安排的世界有机出产和加工根本规范和办理要求,拟定并发布了《有机(天然)食物规范办理规章》(试行);2001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环境保护行业规范《有机食物技能规范》(HJ/T80—2001)。

1.3 规范化展开阶段(2003年至今)

以2003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法令》的正式施行为起点,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由国务院授权的我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办理委员会统一办理,标志着我国有机产品认证进入规范化展开阶段。2004年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查验检疫总局发布了《有机产品认证办理办法》,2005年发布了国家规范《有机产品》(GB/T19630.1-19630.4-2005),为我国有机农业的规范化展开奠定了根底。2006年我国合格鉴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正式建立,并于2009年发布CNAS-SC22:2009《施行有机产品认证的认证安排认可计划》。至此,我国有机产品认证进入了规范化展开的新阶段。

2 有机认证信息中心微观散布格式与特征

有机认证安排数量的空间散布,反映了区域有机认证展开的规划水平;各区域有机认证安排认证辐射规划,反映了各区域认证安排影响力的差异。这两项目标从两个不同的侧面临我国有机农业出产网络信息中心的空间散布进行了有用阐释。经过对2012年我国有机认证安排的数量空间散布及认证辐射规划的剖析显现,我国有机认证信息中心的空间散布的现状格式具有以下特征。

2.1 有机认证安排的微观散布呈不平衡特性

经过对我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办理委员会2012年发布的信息进行剖析,有机认证安排的微观散布呈不平衡特性。我国共有有机认证安排23家,其空间散布见图1。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中,只要新疆、北京、陕西、广东、江苏、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具有有机认证安排,其间有机认证安排数量最多的北京市为11个,占全国有机认证安排数量比重的47.83%,广东、上海、陕西、黑龙江和新疆的有机认证安排数量均为1个,这阐明有机认证安排的数量散布非常悬殊。一起,北京区域的认证安排所认证的企业数为2535个,占全国认证安排总认证企业数量的55.51%,上海区域的有机认证安排所认证的企业数为7个,所占比重仅为0.15%,反映了相同巨大的差异。这两性目标归纳阐明我国有机认证安排的散布极不平衡。

2.2 有机认证安排的空间散布具有层次性

我国区域经济展开水平存在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根本趋势[16],我国的有机认证安排的空间散布也出现出由东向西逐层递减的趋势。我国有机认证安排空间散布的三大地带分别为:①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黑龙江、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②中部地带,首要为陕西省;③西部地带,首要为新疆。现在我国共有23个有机认证安排,其间21个散布在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该地带也成为我国有机认证工业展开较快的区域。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均只具有1个有机认证安排,这两个区域的有机认证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2.3 有机认证安排散布的中心性与会集度较高

会集化指数反映某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会集程度,其数值规划在0~1之间。若该指数为1,则标明肯定会集;若该为0,标明均匀散布[17]。本文所选用的会集化指数核算公式为:

I=■ (1)

式中:I为会集化指数;A为实践数据的累计百分比总和;R为数据均匀散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M为数据会集散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

我国有机认证安排数量的空间散布和各区域所属认证安排所认证企业数量的空间散布会集化指数均较高,这标明我国有机认证信息中心空间散布的会集化程度较高。2012年全国具有有机认证安排的区域为:北京、浙江、江苏、辽宁、广东、黑龙江、陕西、新疆、上海(表1)。这9个区域有机认证安排数量和认证企业数的会集化指数分别为0.53,0.74。认证企业数量的空间散布会集化程度高于认证安排数量的空间散布。认证安排首要会集在东北及东部沿海区域,这与我国两大有机产品出产区的散布根本共同。但是,其他25个区域则未形成有机认证信息中心,这对其有机农业的展开将会发作晦气影响。

3 有机认证信息中心影响度剖析及要点地域空间

3.1 有机认证信息中心空间散布格式的等级分类

(1)点评目标。本文选取规划性目标、代表性目标和辐射性目标对我国有机认证信息中心进行归纳等级点评。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剖析的根底上结合专家定见,断定规划性的区分规范为:高(A?叟500)、中(500>A>100)、低(A?燮100);代表性的区分规范为:高(C?叟4)、中(3?叟C?叟2)、低(C=1);辐射性的区分规范为:高(Z?叟25)、中(25>Z>10)、低(Z?燮10)。

其间A标明规划性目标(有机认证安排所认证的企业数);C标明代表性目标(有机认证安排同意的认证规划);Z标明辐射性(有机认证安排认证企业的掩盖规划)。

(2)点评办法。层次剖析法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的剖析办法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剖析办法[18]。依据层次剖析法(AHP)上述过程核算得出共同性比率CR=0,满意共同性要求,一起结合专家打分法,断定各目标的权重分别为:规划性(E1=0.420)、代表性(E2=0.160)、辐射性(E3=0.420)。本文构建的归纳等级指数为:

S=E1×(■)+E2×(■)+E3×(■) (2)

式中:S为有机认证信息中心归纳等级指数;M1为全国有机认证安排所认证企业的总数,M1=4567;M2为我国有机认证的总类型数,M2=5;M3为我国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总数,M3=34。具体点评成果见表2。

(3)点评成果。在参阅相关科学研讨成果和专家定见的根底上,将归纳等级指数分为以下四级:榜首, I级(S>0.55):包括北京、江苏、浙江省;第二, II级(0.55?叟S?叟0.25):包括辽宁和广东省;第三, III级(0.25>S>0):包括黑龙江、新疆、陕西、上海;第四,IV级(S=0):其他26个区域。归纳等级的空间散布见图2。

3.2 有机认证信息中心中心等级与影响内地剖析

从有机认证信息中心的微观散布格式剖析,第I级的三个区域其有机认证信息中心的规划性和辐射性的符合程度较高,其代表性也较为全面。北京、浙江和江苏已展开成为各自区域内有机认证工业的中心区,它们经过信息、技能、效劳等途径来扩大影响区规划并强化对其的操控。其间,北京区域的规划性指数远高于江苏和浙江,并且北京的归纳等级指数处于榜首位,因而北京是国内有机认证展开的要点区域,也是往后最具展开潜力的区域之一。

II级信息中心的规划性指数较低,但其辐射性指数则相对较高,其有机认证工业的展开全体上处于上升阶段。该级信息中心作为区域有机认证的中心区,其首要认证安排对边际区域的有机认证工业有实质性的操控。III级信息中心的归纳等级指数均较低,这些区域的有机认证根本处于起步阶段。新疆、陕西和上海的有机认证工业正处于极化的过程中,它们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招引边际区的资金、劳动力和资源,逐渐展开为各自区域内有机认证工业的中心区。

3.3 有机认证信息中心空间安排的影响要素

合理的人为调控和安排能够有用促进空间结构的演化,即对空间结构能够施行合理的安排行为[19]。本文将影响我国有机认证信息中心空间安排的要素归结为经济社会资源、区位条件和技能创新。

(1)经济社会资源首要包括劳动力和资金。有机认证作为信息技能工业,劳动力的质量对其展开的奉献越来越大,一起区域所具有的资金量也直接影响有机信息中心的展开规划。如北京区域具有很多高校及科研院所和较大的资金量,其劳动力质量较高,可支配资金量富余,这对其有机信息中心的展开起到了活泼的促进效果。

(2)区位条件首要是指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等。快捷的交通网络和敏捷、精确的电信联络从空间和时间上把各地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络在一起[20],这也为有机认证效劳的展开供给了必备的条件。我国第I级的三个有机认证信息中心地点区域分别为北京、江苏和浙江,这三个区域均具有快捷的交通网络和通讯网络,这为其展开成为高等级的有机认证信息中心奠定了杰出的根底。

(3)技能创新是技能领域发作的根本性的、对技能自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严重改变[20]。有机认证作为信息技能工业,技能创新是推进其快速展开的中心要素之一。技能创新能够经过发明新的技能系统和经营办理思想来影响我国有机认证中心的空间安排形式。北京和浙江均是我国技能创新较为活泼的区域,因而其也成为我国有机认证工业展开较快的区域。

3.4 各类有机认证信息中心及其要点效劳空间

3.4.1归纳性有机信息中心

从我国有机认证安排数量散布和认证企业数量散布的空间格式剖析:构成我国有机认证工业的主体为北京区域。北京区域有机认证安排的总数为12个(表3),认证企业数为2668个。一起北京区域有机认证安排认证规划掩盖了全国33个区域,其要点效劳空间包括山东、黑龙江、北京和四川,其事务量占总事务量的份额分别为12.82%,9.43%,7.85%和7.57%。这阐明北京的有机认证信息中心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北京区域有机认证工业起步较早,2002年具有有机产品认证资历的安排就已达7家,并且认证规划也掩盖了有机产品的四个首要类别,即加工类、水产类、畜禽类和植物类。到2012年,北京区域有机认证安排数量增加为11家,其间也包括境外认证安排所建立的认证中心,有机认证工业已进入繁荣展开阶段。北京作为京津冀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其信息效劳业的归纳区位商①较高,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21]。一起,北京具有很多的高校和科研安排以及杰出的投资环境,这为其有机认证工业的展开奠定了坚实根底。因而,北京区域的有机认证工业展开潜力较大。

3.4.2区域性有机信息中心

从我国有机认证安排数量散布剖析,江苏和浙江共具有有机认证安排5个(表4),认证企业数为1310个,其所认证的企业掩盖了我国31个区域,其要点效劳空间为江苏和浙江。一起,江苏和浙江的有机认证信息中心归纳等级指数均处于第I等级,这标明江苏和浙江的有机认证信息中心的影响力较大。江苏和浙江区域的有机认证工业起步于2002年,阅历了近十年的展开,其认证规划掩盖了有机产品的五大类别,即加工类、水产类、畜禽类、植物类和出口类。其间,瑞士生态基金公司在南京建立认证安排,这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的有机认证工业与世界接轨。江苏和浙江作为我国长三角经济区的中心区域,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展开较活泼的区域之一[22]。近年来该区域高校科研水平不断进步,世界交流日益增多。这为其有机认证工业的快速展开奠定了根底,因而该区域是我国未来有机认证工业展开的要点地域之一。

3.4.3当地性有机信息中心

辽宁区域具有有机认证安排2个(表5),其认证企业数为250个,认证事务掩盖了全国22个区域,其要点效劳空间为东三省。一起,辽宁区域的有机认证归纳等级指数为0.423,处于较高水平,这标明其有机认证工业在全国规划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辽宁区域是我国有机认证工业起步较早的区域之一,其认证规划包括有机产品的四大类,即加工类、水产类、畜禽类和植物类。一起,辽宁也是我国有机农产品的主产区之一[23],具有较好的农业根底,这也有利于其有机工业未来的展开。

4 定论与主张

有机认证系统作为有机农业信息网络的重要构成,反映了有机农业信息网络的展开水平。我国有机认证安排的散布出现不平衡性、层次性和会集度较高的特性。经过对有机认证信息中心影响度的点评,标明我国有机认证信息中心分为三大等级:榜首,以北京、江苏和浙江为代表的第I级;第二,以辽宁和广东省为代表的第II级;第三,以新疆、陕西、上海为代表的III级。依据上述关于我国有机认证信息中心空间安排的剖析,我国应将东部沿海地带作为有机认证工业展开的重要轴线,一起将陕西作为进一步开发的重要节点,来辐射和带动西部区域有机农业的展开。针对不同等级的有机农业认证信息中心,应采纳差异化展开战略,丰厚和完善有机农业认证信息网络。北京已展开成为国家级归纳有机认证信息中心,其未来的展开应经过加强世界合作来推进我国有机认证工业与世界接轨,推进我国有机农产品的出口。江苏和浙江已展开为我国长三角区域的有机认证信息中心,其未来应经过进步有机认证的专业化程度来展开为全国性的有机认证信息中心。辽宁、黑龙江、上海、广东、陕西和新疆则应经过完善有机认证效劳系统,为当地有机农业的展开效劳。

参阅文献:

[1] Trewavas A. Urban myths of organic farming [J]. Nature, 2001,3(410):409-410.

[2] Barrett H.R., Browne A.W., et al. Organic certification and the UK market: organic impor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J]. Food Policy, 2002, 27(4):301-318.

[3] FAO Certification costs and managerial skills under different organic certification schemes-selected case studies. In: Santacoloma, P. (E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arketing and Finance Service[M].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Agro-Industries Division, FAO, Rome, 2007.

[4] Kleemann L., Abdulai A., Organic certification, agro-ecological practices and return o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pineapple producers in Ghana[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3,93:330-34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