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壳里做道场下一句 螺蛳壳里做道场

来源:食品与健康 2025年03月07日 16:30

即墨冷

脑海里闪回,能忆起来的第一次吃螺蛳,是某个停电的夏夜。左邻右舍四散在采石厂门口,两个篮球场巨细的坪前,打着蒲扇纳凉。不知谁家端出一碗完壳螺蛳,咱们别致地聚拢在一块儿,边捡一颗送到嘴里,边问这是什么好吃的。形象至深的是有一人不知吃法,竟将螺蛳的肠肚啃咬殆尽,彼时河清水清,换做现在,知晓后怕是要吐了。那一刻我记住了“嗍螺”。

虽知它滋味好,家门前河里螺蛳多,喜爱垂钓醉鱼的爸爸也不会摸螺蛳回来。大约是因为妈妈做菜不爱用香料,去不掉土腥味,觉得只要饮食店做的才好吃。那个时代并不像现在,“吃货”有充沛合理的名分,非佳节研究主食以外的零嘴,或许会被贴上“好逸恶劳”的标签。放在当今稀松往常的螺蛳,其时也可贵一吃。

对螺蛳有最多触摸的是在大姨家。大姨家住河洲上,出门不远就是宽广的河流。大姨会用大锅沸水将螺蛳煮熟,倒在盆里,没等彻底冷却,大人孩子一人手捏一根针,挑掉肉上的硬皮盖,将针扎进螺蛳肉里,将其挑出一半,肠肚留在螺蛳壳内。挑好的螺蛳肉,大姨会带到市场上售卖。繁忙的空档,大姨会捞一些在水里养了几天的新鲜螺蛳,搓弄掉附着的青苔,直接用老虎钳绞掉尾部,忙完家计后,做“嗍螺”犒赏“小伙计”。剪掉螺蛳“屁股”,一是更入味,二是更简单将螺蛳肉吸出来。小孩之间还常常竞赛,看谁嗍的数量多。

咱们也想帮老一辈的忙,便偷偷去河里摸螺蛳。河里布满淘金洞,螺蛳有的附着在墨绿的水草上,有的像吸盘相同紧紧地吸在石头上,咱们捡拾得不亦乐乎,大人却因安全问题而忧心如焚。终究那一麻袋螺蛳被悉数丢掉,以示惩戒。

没出过远门时,认为“嗍螺”是宜春的特产,在南昌读书时,又觉得“嗍螺”或许是全江西都有。待作业时行到远方,方知各地都好“嗍螺”。回到故乡,发觉“分宜电厂螺蛳店”大热,果然是外来和尚好念经。不由感叹,宜春本乡的美食店倒没有如此遍地扩大。想起月都食神所撰文章里的一段话:“宜春现在冒出这么多电厂螺蛳店,这样却是让分宜电厂螺蛳很快名望大振了,冷静下来考虑,传达分宜电厂螺蛳,还不如传达宜春的特色小吃。忧虑的是宜春饮食文明,假如宜春都打着富硒的美食招引顾客,并且口味不同,推出林林总总富硒美食,硒大米、硒鱼、硒蔬菜等,互不搅扰,美不胜收,可以说是以味制胜,用地方特色留住客人,带走的是一种情怀。”

千岛湖借由着《舌尖上的我国2》,将螺蛳做成了文明。偶然打趣感叹,宜春有月亮节、竹文明节,怎样没有田螺节?传说中的田螺姑娘勤劳仁慈,契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年那些关于田螺姑娘的紫砂摆件、寿山石、白釉雕塑等,粉颈酥胸,曲线小巧,身姿曼妙,清楚就是东方美人鱼、我国的维纳斯。

妈妈仍然会因螺蛳无大味不肯烹饪,但我却知晓了“清明螺,赛只鹅”,以及《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田螺利湿清热,止渴醒酒”。现在不再频频、大规模地停电,也有了螺蛳取肉机、田螺剪尾机。想吃螺蛳,随街找一家店,往凳子上一坐,叫一声老板,不用几分钟,就能吃上“螺蛳炒韭菜”,不过都没有幼年夏夜的“嗍螺”那么有滋味。

我仍是常常“嗍”不出螺蛳,挚友戏弄,该好好找“靶子”操练一下接吻技巧。欧美有牡蛎做催情美食,春城有“嗍螺”练接吻大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