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帅
獨面筋里的“独”字指的是做法,是厨师们在多年实践中,通过重复探究,吸收了烧、炖等技法的精华,研制出的烹饪方法。
独菜的由来
独菜本名“咕嘟菜”,主要是用小火慢炖,也就是天津人常说的“咕嘟”。而天津人说话“吃字”现象比较严重,总是习气性地省掉一个字。就这样,“咕嘟”菜变成了独菜。
独菜的特色
但凡独菜,都是先放油炝锅,然后加调料,放入高汤,再将主料下锅,用微火煮透后,勾芡、放明油出锅。独菜选料严厉,制造精密,小料完全,重视高汤和烹调程度,用火原则为“旺火—微火—旺火”,以旺火烧开,微火煮透,旺火挂芡。独菜要求汤要适量,汁要清透,芡要均匀。
“独”出的菜肴,色泽金黄红亮,口味鲜香浑厚,质地滑油松软,形状规整漂亮。
面筋的传说
独面筋是独菜的一种,其质料选取天津特有的油面筋。关于油面筋的来历,有两则风趣的民间传说。
榜首则传说发生在南边某寺庵。原先约好来庵堂的几十位居士,不知何以团体失约。烧饭师太望着为居士们预备的素斋——生麸,犯了愁。生麸易蜕变,过夜就不能吃了。所以她在生麸缸内放盐,然后将生麸揪成小块儿,放油锅里炸。只见锅里一块块生麸胀大成金黄澄亮的球泡,在滚油里乱窜。捞起后,“油球”松脆喷香,众口称誉,遂起名“油面筋”。
第二则,听说元朝末年张士诚属下的军粮船在海河遇风波淹没。将士们捞上来的面粉经河水浸泡成为浆饼,难以食用。有位厨师觉得这些浆饼没有异味,并且比面团更黏、更韧,就洗去浮浆,用开水煮后放在油锅中炸,再加上调料烹饪,别有滋味。此物为面中之筋,故取名“面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面筋,以麸与面水中揉洗而成者,古人罕之,今为素食要物。”可见面筋在明朝时已成为重要食物了。
独面筋制造方法
主料:天津油面筋。
辅料:料酒、大料、葱、姜、酱油、盐、糖、水淀粉、花椒油、鸡汤。
过程:1.用手将面筋撕成均匀的块。
2.锅中加水烧开,将面筋焯水备用。
3.热锅,放入食用油,放入两三瓣大料炸一下,葱姜末炝锅,烹入料酒、酱油、鸡汤、糖、盐,放入焯过水的面筋。
4.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煨入味,最后用适量水淀粉勾芡,出锅前淋上花椒油即可。
成功诀窍:1.面筋要用手撕。这样做能够确保面筋纤维的完整性。
2.面筋入锅前一定要焯烫。由于面筋是油炸的,这样做能够把浮油焯出来。
3.大火烧开后,用小火慢煨的时刻较长,所以汤汁要一次性加足,急于求成的话,面筋难以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