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谊不散的语句 韶光不老,咱们不散

来源:37°女人 2025年07月07日 19:28

李末末

60年相濡以沫,从磨难岁月中相携走来,从血气方刚到青丝苍苍,站在身边的,永远是互相。最好的爱情,不是郎才女貌,不是门当户对,而是你来了之后,就再也不会走。一牵手,一辈子。

我载着你,你载着风

潘际銮是我国焊接范畴权威,中科院院士,李世豫是北大教授,化学专业闻名专家,让他们爆红的是一张相片。相片中的潘际銮,银丝满头,稳健地骑着电动自行车,脸上缀满绚烂的笑脸;后座的夫人李世豫悄然搂着前面老伴的腰,苍苍青丝随风扬起,眉眼含笑,虽已耄耋,浑身却透着一股少女般的生动……

近90岁的院士载着老伴在校园骑行,在旁人看来分外浪漫,但对潘际銮夫妻来说,这不过是最一般的日子常态。

一张相片,一对璧人。漆黑的鬓角逐步浸染了韶光的印记,而周围的那个人,却一直如一。

现在,忧虑夫人摔着,潘际銮不再骑车带夫人了,而是改为手牵手,去菜场,去校园,去访学……

年青时骑车,你前座,我后座;再后来,我载着你,你载着风;现在,青丝满头压马路,你左手,我右手。人世间的爱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夸姣?

在群众眼中,潘际銮好像一向籍籍无名,事实上,他在哈工大创立了我国首个焊接专业,其科研成果经济价值早已高达千亿。

潘际銮23岁时,本科毕业后留在清华任教。李世豫19岁,来京肄业。潘际銮的室友是李世豫的老乡,两人经介绍就这么认识了。跟着了解的深化,两人志同道合,成为恋人。但没多久潘际銮就自动请求赴哈工大进修。“哈尔滨冰天雪地,日子条件也差,年青教师们都不情愿去,他二话没说就举了手,都没和我商议。”但是,李世豫仍是静静支撑了潘际銮的决议,仅仅有一事让她啼笑皆非,为难了好久。

那时国内的焊接技能刚起步,国人对焊接的了解等同于零,所以,当得知李世豫的男友是搞焊接的,身边的人都笑了:“李世豫,你男朋友是焊洋铁壶仍是焊自行车?”被问得多了,李世豫就写信问:“学焊接的究竟能做什么?”

这封信后来被潘际銮当作了钻石婚留念相册的扉页。每次翻及,潘际銮都会大笑,而李世豫则会腼腆垂头:“他10多岁就在炮火声中从老家九江四处避祸,后来进了西南联大。他知道家破人亡的味道,知道强国有必要强工业,自此就把自己同国家的命运焊接在了一同。”

你主外,我便主内

潘际銮从哈工大回到清华后,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搞科研,常常几个月不回家。李世豫单独撑起了一个家,她一边在北大教学,一边照料潘际銮体弱多病的父亲,还要千辛万苦地抚育3个孩子。“家里最艰苦的时分是何时我不知,她生3个孩子时我不在她身边,甚至都记不起3个孩子是哪天然生成的……”从年青到耄耋,潘际銮专心扑在焊接工作上,鲜有心力照料妻儿老小。

潘际銮和李世豫异地相恋5年后才成婚,当今已携手走过60年。晚辈前来取经,潘际銮只一句:“从相爱到成婚成家生儿育女,一直保持着传统方法。夫人主家,我主外事。我管钱,她管物。若问家里东西放哪,我不知;若问钱有多少,她不知。”

对潘际銮总结的这套婚姻秘笈,夫人含笑默许。最显着的例子是,年近九旬的潘际銮几乎是“日子痴人”。一次承受媒体采访,夫人说潘际銮“家务彻底不会”后,潘际銮还有些不服,晚饭前便固执要做碗西红柿蛋汤,但到了调味时,连盐和味精都分不清楚,无法只好求助夫人。

你在,我便有支撑

成婚后,李世豫一向是潘际銮工作、日子以及心理上的强壮支柱。年青时,潘际銮终年在外奔走,夫人和他的沟通方法是“每个礼拜有必要写一封信,我给他寄一封信,他给我回一封信”,这封信,能寄出,便寄出,寄不出,便写下来,夹进日记本里。潘际銮带领团队霸占国内首个核反应堆结构焊接这一高难课题时,不能与外界通联,就是靠着每周一封的函件支撐。

潘际銮退休后又重新组建自己的研讨团队,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焊接馆里发光发热。夫人再次退居幕后,承担起照料潘际銮饮食起居的重担。

潘际銮分给夫人李世豫的时刻很少,李世豫说:“他忙得很,你看现在都快90岁了,还天天上班。”但言语间却没有一丝责怪,有的仅仅欢欣与自豪。

2016年中秋节,央视采访潘际銮夫妻。谈起一辈子的过往,夫人说,“他既然是一面红旗,我就不能拖他后腿,他只能往前走,不能撤退。”而潘际銮则背着夫人,悄然说出了人生余愿:“我期望她长长久久的,她在,我就有支撑。”

假如陪同是最长情的表白,那最浪漫的事不过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天水一色摘自《莫愁·全国男人》2016年12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