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假如越界办 上游:兴凯湖平原 王朝送葬者,二战完结地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2025年08月10日 19:13

苏林

乌苏里江是我国最东端的河流,也是我国和俄罗斯的国境分界河。共同的身份让它罕见地具有两个源头——东源乌拉河和西源松阿察河。其间,坐落我国境内的松阿察河,发源于兴凯湖东北面的出口,从地舆学上看,它才是乌苏里江真实的源头。

兴凯湖巨大的水系,造就了乌苏里江上游冲积平原的地势,穆棱河、七虎力河、阿布沁河、松阿察河等河流在宽广的土地上弯曲活动,组成平原上犬牙交错的水网。1975年,日本闻名导演黑泽明的影片《德尔苏·乌扎拉》上映,电影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描绘俄国民族学家阿尔谢尼耶夫在兴凯湖上的存亡阅历。后来,《德尔苏·乌扎拉》取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电影原著也于2005 年在我国翻译出书,风靡一时——也正是从那时起,乌苏里江上游开端呈现许多远道而来的观光者,这儿的异样景色,也开端闯入国际的视界……

王朝的送葬者 骁勇如鹰的肃慎人

在6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兴凯湖平原仍是一片蛮荒之地,这儿森林布满,土地瘠薄,遍地都是凶兽猛禽,堪称是最不合适人类生计的当地。但就在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之中,却诞生了我国东北地区最早的文明——肃慎人。

肃慎人是一个总称,在兴凯湖平原鼓起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等部落,都归于这一族系。那时的肃慎人,还穿戴从野兽上扒下来的毛皮,在湖边用石头和骨头打制简略的东西,一边以渔猎为生,一边与恶劣的环境奋斗。擅于打猎的肃慎人,用兴凯湖平原上的黑曜石和楛木,制造出一种共同的箭矢——楛矢石砮。相传这箭矢飞翔间隔极远,只需3 支便可以射杀猛虎。

当肃慎人臣服于华夏的强壮王朝时,这种归于乌苏里江的共同兵器也成为贡品,深受华夏戎行的喜欢。尔后,楛矢石砮成为了肃慎人共同的身份标识,在史书中多次呈现,《史记·孔子世家》里边所记载的“孔子识箭”的故事,主角正是这种肃慎人制造的特别箭矢。

与天然的长时间奋斗,造就了肃慎人骁勇坚韧的特性,就连他们的图腾都是凶狠的“万鹰之神”——海东青,这种被驯养的猛禽,宣称国际上飞得最高、最快的鸟类,当它们在碧波万顷的兴凯湖上展翅飞翔,没有任何猎物可以逃脱它们尖锐的爪子。

前史上,骁勇的肃慎人为一个又一个王朝扮演了“送葬者”的人物,而海东青在这些前史里,许多时分都是战争的理由。公元1114 年9 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带着3000 多名女真勇士祭告六合,起兵抗辽,他站在高岗上历数辽国的罪过,其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辽国向女真人强索海东青——“辽狗逼虐太甚”。之后,骁勇的女真人只用7 年就灭掉了辽国。504 年之后,努尔哈赤在盛京(今沈阳)告天誓师,决议与明朝决战,他宣读了闻名的“七大恨”檄文,其间“肆行侮辱,强索贡物”的罪过赫然在列,而这些贡物中,海东青也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时至今日,肃慎人早已分为多个民族,但他们遗留下来的渔猎文明,依然一脉相传,几千年来一向影响着在这儿日子的人。如兴凯湖边的鸡西市,每年都要举办举重锦标赛——这是女真族沿用百年的竞技项目,取得冠军的人,回家后会取得英豪一般的礼遇。

兴凯湖边的渔民,依然遵从着当年肃慎先人留下的传统。每年4 月开湖之前,都要举办隆重的祭湖典礼,以求万物生灵永续繁殖。用来祭祀的船一般有好几条,贡品有必要要有大公鸡、猪头号,由于猪头传说是湖神最喜欢的食物,而“鸡”代表着“吉”;供品摆好后,烧上三柱香,渔民一齐对着兴凯湖连叩三个头,并将大公鸡在湖边杀死,将鸡血滴入湖中,悉数完毕,打鱼出征的号角才干响起……

当壁镇的变迁 国际最小的界河桥

乌苏里江上游鲜有都市,流域具有的只是许多小镇,它们环绕兴凯湖散开,犹如众星抱月。

小镇里最为闻名的,无疑是坐落兴凯湖西边的当壁镇。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镇,在前史上却有着特别含义。1860 年,在第2次鸦片战争中战胜的清政府,正是在此与沙俄勘定了《中俄北京公约》中划定的两国疆界。

两边本来约定在乌苏里江口商洽勘定鸿沟,奸刁的沙俄政府终究却将商洽的地址改在了兴凯湖西岸——即现在的当壁镇。为了能并吞更多的土地,沙俄提早差遣戎行到当壁安营扎寨,宣称“沙俄戎行占有的土地就应该是沙俄的土地”。满清钦差大臣面临凶相毕露的蛇矛大炮,终究不得不屈服于沙俄淫威之下。至此,兴凯湖一分为二,我国仅留下三分之一的面积,乌苏里江也由我国内河变为了中俄界河。

商洽完毕后,吃了亏的清政府为了进一步避免沙俄东侵,决议在当壁镇驻军,并很多迁入人口“屯田”。当壁镇随即成为中俄边境的交易重镇,俄国远东交易部也在当壁镇设立了分支机构,专门收买我国粮食及土产品。

“九一八事故”之前,当壁镇共有赋税等商号20多家,每天有上百辆大车收支,显得热烈十分。而事故发生后,当壁镇被日本戎行操控,他们实施鸿沟封闭,从前富贵的小镇开端惨淡下去。抗战迸发后,日军为了净化鸿沟,更是一把火烧掉了当壁镇,让这个从前热烈的小镇从地图上消失了。

新我国建立后,我国政府拨款重建当壁镇,重建后的当壁镇却与曾经不同,不再是边境上的交易口岸,缺乏10 米宽的白棱河上,修建了一座凹凸相差半米的桥梁——这座只是几米的矮小界桥,在其时被列入了《吉尼斯国际纪录》,成为“国际最小的界河桥”。

在上世纪60 时代中苏交恶的日子,小桥也成为了两边战士坚持的前哨。这种暗斗的景象,一向继续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得到改进。1988 年,当壁镇被同意成为交易口岸,紧绷的形势缓和了下来,中苏两边的战士也开端在界桥边举办一些不定时接见会面。

每次前苏联的战士过来,我国战士们会预备一些食物和日用品相赠。跟着中方条件改进,边防哨卡提供给前苏联战士的物品越来越丰厚:花生、糖块、卷烟、蛋糕……地处偏远哨卡的苏联战士十分仰慕,终究他们竟然提出:能不能把不定时接见会面,改为两周一次的定时接见会面?

据曾在哨卡执役的张建国回想,每次接见会面苏方都会过来十几名战士,那些战士每次过来就诉苦自己日子物资匮乏,看到这边预备的卷烟、啤酒等款待品,都说着“四八吸娃”(俄语“谢谢”),连吃带拿,恨不能连花生壳都带走……endprint

二战完结地 “东方马其诺”的凹陷

乌苏里江上游支流许多,但当地有一个说法叫作“水流不过虎头”,意思是上游支流在虎头镇之前,都要会聚“归队”。虎头镇作为乌苏里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线,向来被统治者所倚重,视为要塞之地。

清朝雍正年间,一座东北地区最大的关帝庙在虎头镇拔地而起,统治者想靠关二爷的威风,保佑这一方边远地方。但明显关二爷没能显灵,随后而来的日本关东军占有了虎头镇。“九一八事故”后,日军更是大兴土木,策划在这儿修建其时国际上最巨大的军事要塞——虎头要塞。

日军看中了虎头镇险峻的地势,他们试图将这儿作为进攻苏联前哨的基地。关于虎头要塞的详细修建进程,一向都是一级秘要,其间的许多内情,在战后多年才逐渐浮出水面。

材料显现,为了修建要塞,日军在1934-1939 的6年间,从我国东北各地强行征用劳工和战俘两万多人,悄然将他们运到虎头镇,用机枪和皮鞭驱逐他们没日没夜地作业,饿死、累死者不可胜数。幸运活下来的劳工和战俘,在1939 年要塞建成后,被日军会集到闻名的猛虎谷凹地里,以维护军事隐秘为由悉数用机枪射杀。那一夜,鲜血和尸身填平了凹地。

修建好的虎头要塞,正面宽12 公里,纵深30 公里,内部指挥室、战士休息室、粮库、弹药库、发电所等设备一应俱全,完善的储藏可供1 万名战士据守半年。要塞厚达3 米的混凝土,可以完全无视任何飞机大炮的进犯。

要塞主阵地上,还有一处半永久性的工事——巨炮阵地,运用的悉数是日军从东京湾隐秘运来的海防巨炮,重达300 多吨,是其时亚洲最大的火炮。关于如此齐备的要塞,日军显得自傲满满,夸耀其为“北满永久要塞”,是“东方马其诺防地”。

终究,这座要塞的命运也和马其诺防地相同,在一片吹嘘声中被攻破。1945 年8 月9 日,日本关东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进入虎头要塞,妄图作困兽犹斗。苏联赤军第35 集团军调集百门火炮,多个坦克团对虎头要塞发起联合进攻,航空兵也不断对要塞进行轰炸。当他们即将塞外部火力悉数炸毁后,日军占有要塞地道,仍死守不降。

8 月15 日,日本天皇发布了屈服布告,苏联赤军对要塞日军宣读了终究通牒。丧尽天良的日军不光回绝屈服,还发起了“玉碎作战”,这场张狂的肉搏白刃战一向继续到8 月26 日才完全完毕,日军1400 余人的守备队全军覆没。至此,占据我国东北14 年的日本关东军才算被悉数消灭,虎头要塞消灭战,因而也成为第2次国际大战的终究一战。

现在,虎头要塞的遗址已经成为地下博物馆,间阴气逼人,那些水迹斑斑的石阶和锈蚀的修建遗址,好像还在诉说着那场战争的惨烈,不断地提醒着人们平和的可贵……endprin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