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此生终老温顺白云不羡仙乡 唯愿此生,与你终老温顺

来源:37°女人 2025年02月20日 21:08

代连华

20世纪60年代,在北京城内,一座俭朴的院子里,有位素衣女子安静地坐在竹椅里。屋内收音机里,传出昆曲《长生殿》:“愿此生终老温顺,白云不羡仙乡。”一位消瘦男人走出来,帮她悄然披上衣衫,两人相视而笑,爱意尽在不言中。

1931年,浙江学子吴晗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系,因家道中落,爸爸妈妈无力供他读书,吴晗便开端半工半读的学习生计。1934年,吴晗行将大学毕业,就在他满怀神往时,一位名叫蒋思钿的朋友找到他,请他协助照料一位患者。仁慈的吴晗许诺下来,初时认为仅仅协助,却没想到竟是一诺终身。

湖北女孩袁震,身世于书香世家,23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史学系,是清华才女之一。谁知此时,她却患上了传染性肺结核,如花少女只能卧床疗养。落井下石的是,此前一向照料她的老友蒋思钿,应聘去外地执教。

“袁震,这位是我的学弟吴晗,他现已容许我会照料你。”早春二月的一个午后,蒋思钿带来吴晗介绍给袁震。躺在病床上的袁震,放下手中的书轻轻欠身暗示。消瘦儒雅的吴晗,神态柔软眼含笑意,他伸出手与她相握,而她却不愿伸出手来,仅仅微笑着点点头。

容颜苍白的袁震,犹如秋风中一朵行将凋谢的花儿,凄美而清雅,吴晗的心莫名地痛了一下。孤身在外肄业的女孩,尽管身染沉痾,却没有低沉懊丧,反而在病床上持续读书,真是令人钦佩。

之后,吴晗担负起照料袁震的职责。每天,吴晗早早起床,去食堂打来饭菜,仓促送到袁震病床前,照料她吃完后再赶回校园。正午下课后,也会第一时刻为她打来饭菜。晚上,不管多忙,吴晗也要抽出时刻去陪袁震聊些校园趣事。

袁震喜爱听昆曲,吴晗就买来一台寒酸的收音机放在床边。许多个安静的夜晚,两人坐在窗下,听《长生殿》《牡丹亭》,戏里戏外上演着爱的剧情。

袁震能下床活动时,吴晗就使用休息日,用轮椅推着袁震去湖边漫步。湖岸垂柳轻拂,湖中鸳鸯戏水,欣赏景色的两人却各怀心思。

吴晗的仁慈让袁震心胸感谢,不知何时,爱情的种子已悄然种在心里,但袁震却不能说出来。此时的吴晗,不仅是清华大学要点培养对象,还得到闻名学者胡适的欣赏。这样有出路的青年才俊,应该有更好的女孩去爱他。

吴晗的心里也是如潮翻涌。与病魔做不平奋斗的袁震,让吴晗看到她的刚强,而她对学术上的共同见地,也让他才智到她非凡的才思,之所以没有开口向她标明心迹,是怕影响她的医治。

爱情如花蕾,行将开放时,不幸却再次袭来。袁震感到脊骨苦楚不已,查看后,发现病况已加剧成为脊椎结核。手术后的袁震,由于吃药治病现已不名一文,吴晗只得多兼几份作业,牵强保持两个人的开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迸发,吴晗接到昆明云南大学的聘书。吴晗放不下袁震,袁震却竭力让他应聘,尽管心有不舍,但她知道,满腹才调的吴晗应该学有所用,而不是陪伴在一个患者身边。袁震强颜欢笑送走吴晗。

分隔的日子里,吴晗饱受想念之苦,他在信中向袁震标明心迹,“唯愿此生,与你终老温顺,请你信任我。”他期望袁震也来昆明养病,有他照料才安心。

1939年,身体懦弱的袁震来到昆明,就住在吴晗的宿舍。那时,昆明上空的警报不时响起,每到这时,吴晗蠢笨地背起袁震,跑向防空洞。日子多磨难,世风多艰苦,但由于爱情的润泽,两个人并不觉得有多苦,祸患之中情比金坚。

后来,吴晗的母亲来到昆明,见到日子不能自理的袁震后,说什么也不同意两人往来。白叟忧虑袁震的病花多少钱也难治好,何况吴晗是长子,总不能娶个病妻回家。母亲的对立让吴晗左右为难,袁震更是堕入苦楚之中。

“让我走吧,你已为我支付许多,我不能再苛求,找个好女孩成婚吧。”袁震含泪说道。吴晗执着地说:“咱们从情投意合的朋友,开展成相亲相爱的伴侣,多少磨难携手走过,当今更不能抛弃。”

1939年秋,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吴晗跟母亲说陪袁震去城里治病,第二天报纸上登出了两人的成婚启事。此时,母亲理解儿子与袁震是诚心相爱,无法阻挠。

磨难之中孕育出来的爱情,让两人倍感爱惜。婚后,吴晗将悉数心思放在学术研究上,袁震则协助吴晗做些誊写作业。每天下班后,吴晗拎着篮子去买菜,为给袁震添加养分,他便买些牛骨炖汤给她喝,自己只吃些青菜。

全国解放后,吴晗开端担任首要领导职务,但对爱情仍然如初。每天下班回来,淘米洗菜煮饭,饭后陪着袁震出去漫步。夜晚坐在灯下,吴晗写文章,而袁震则查资料,夫妻相敬如宾。

岁月仓促流过,他们的爱情赢得了世人尊重。尘世沧桑中,誓词终不改。唯愿此生,与你终老温顺。

(未名摘自《做人与处世》2016年4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