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志
记住有一次我和老公带着两个孩子到越南玩耍,那是一个下雨的午后,咱们到了一个没有太多游客的景区参观。期间遇到一个卖花环的小女子。瘦弱乌黑的她没有打伞,全身都快湿透了。她声响有点颤抖地向咱们推销自己用叶子和鲜花编成的花环。尽管花环手艺不算精巧,样式也不算美观,但看到她那双粗糙的小手和那件湿透了的衣服,我决议买下4个。
当问她多少钱时,她小声地答:“一万越南盾。”也就是不到4元人民币。我觉得小女子太不幸了,所以敏捷从钱包里拿出4万越南盾递给她,她却把3万越南盾塞回到我的手中。本来她花半小时编的花环一个才卖2500越南盾。
为了不让她淋雨,又期望她多赚一点钱,我用简略的英语跟她说:“你能够教咱们编花环吗?”小女子容许了我的恳求,所以咱们去邻近的小吃亭坐下,小女子把资料和东西拿出来,开端上课了。
她以小老师的姿势耐心肠教咱们编花环。我家两个孩子跟她有说有笑,真的很投合。其实小女子的英语不太灵光,而我家孩子也不会说越南话,他们能够沟通得如此顺利也真让咱们意外。
花了一小时,手指被草弄伤好几次后,我家孩子总算把花环编好了。咱们给小姑娘10万越南盾作为膏火。她开始不敢收下,但我微笑着跟她解说:“常识和技术都很名贵,你今日花费了精力和时刻教咱们。这是咱们应该交给你的膏火。”
这是一场公正的买卖,没有大方的布施,也没有低微的承受。在相等和谐的氛围下,小姑娘用自己的尽力获取了应得的金钱报答。而我家孩子也从这件事中感触到了知福惜福的含义。
(夏之炎摘自《分忧》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