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倩
女儿3岁零9个月,刚上幼儿园小班。她的班主任Mark是个美国人,目测四十几岁,微胖,秃顶。女儿一向不喜爱男教师,我预备联络换班,没想到一天下来,她告诉我,自己和教师成了好朋友。
可好景不长,某天我下班回家,外婆悄悄告诉我:“今日小姑娘不快乐,和Mark闹别扭了。”外婆去接她时,她只穿戴一双袜子在教室里玩(平常都是穿室内鞋的),和Mark说再会的时分,对方一副不爱理睬的姿态。在回家的路上,女儿冤枉地对外婆说,教师再也不喜爱她了。
女儿的幼儿园每天都发联络簿,班主任会把每个小明友当天的状况记录下来给家长看。我一翻开联络簿,就发现Mark给我留了言,他说今日有解说给我女儿听,假如她用鞋子打他人的头,就不能穿上鞋子。但是,我对女儿教育了半响,她硬是咬定说没有打过小朋友。
我把Mark在联络簿上的留言发了朋友圈,咱们的观点千篇一律,都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太严峻。由于即便是4岁的小孩,也是有自尊心的。我堂姐是教师,她直接告诉我,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女儿会厌烦这个教师,然后不想去幼儿园。
看了这些留言,我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我也在联络簿上给Mark留言,我说,我女儿是个灵敏、自尊心强的小孩,她昨天说你不再喜爱她了,请告诉她你仍是喜爱她!然后,我忧虑了整整一天。
事实证明我的忧虑完全是剩余的。这天,Mark给我的留言写了满满一页。他说我女儿知道他依然很喜爱她,但即便这样,他也不能让她逃脱打他的处分,否则整个班级会变得一团乱。本来,女儿真的没有欺压其他小朋友,她打的是Mark。回家后,女儿很快乐地告诉我,她和Mark重归于好了。
在咱们传统的观念里,幼儿园教师就应该对孩子体贴入微地照料,即便孩子做错完事,也是温文地讲道理。Mark的赏罚在很多人看来过了头,但或许,是由于关于联系的清楚界定和关于准则的坚持,才会让这段师生联系开展得更密切、更健康。这跟一切与爱有关的联系是相同的,我喜欢你,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容纳和让步,而是要让你知道,我也有我的准则和底线,而这,与我喜欢你这件事并不矛盾。
(摘自《女友·家乡》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