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结业后回到母校当院长,是种怎样的体会?

来源:网络 2019年09月05日 12:53

原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终身教授、Ashbel Smith Professorship 冠名教授,癌症防备 Betty B. Marcus 冠名主席、癌前基因组图谱方案主任……这些都是吴息凤的头衔。

今年年初,华人学者吴息凤从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辞去职务回国,开端担任母校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学生结业后从头回到母校担任院长,是种怎样的体会?

传闻学霸的人生都是直接开挂不需要说明,真的是这样吗?

正值开学季,她作为业界大牛对刚参与医学世界的重生又有什么主张?

以下是丁香园对吴息凤教授的专访。

吴息凤教授供图

您最初为什么挑选学医? (紫色为丁香园发问,黑色为吴息凤教授答复)

我出生在一个祖传中医家庭,所以对我来说, 学医就像成为了天经地义的作业。其时,医学、医师和医疗作业从业者,一向是群众心目中一个荣耀而备受尊重的作业范畴,我想现在应该更是如此。

1979 年,我被上海榜首医学院(现复旦大学)选取,学习防备医学。 从复旦结业后,我拿到医学学士学位,决议到浙大继续读研讨生,首要原因是不想 和同学们竞赛复旦的名额(笑)。研讨生挑选方向我也没考虑太多,其时很单纯,想着是公共卫生的专业,导师有名气就好了。

现在看来,这也许是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决议,由于 2 年之后我在这里认识了我先生。

1991 年末,在法国作业了一年多后,我决议随老公前往美国。那时我 言语不太通,两个人挤在一个单间里,一个人的奖学金得供咱们两个人花,有时咱们还得跑去中餐馆刷盘子打工挣钱。

半工半读十分艰苦,我得在半年内考过言语资格考试,还要请求到读博士的校园,好在我都坚持下来,很快就进入 德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流行病学博士学位。

尔后,我打破了校园记载,只用了 2 年半的时刻就完结了一般要 5 年才干完结的博士课程和研讨项目,取得博士学位。

博士结业后,我从数百名竞赛者中锋芒毕露,收到 3 所组织供给的教授职位 offer。起先,由于 明尼苏达大学开的薪酬最高,我犹疑过要不要去那里。后来我归纳考虑了导师的主张和 3 所组织的实力侧重,我挑选留在 MD 安德森。

这也是我后来常常想起来的一次决议,提示自己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

1995 年,我成为德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联合聘任的助理教授。5 年后 ,我全职受聘到全美排名榜首的 MD 安德森肿瘤中心从事分子流行病研讨,担任终身副教授。2004 年我取得终身教授职位。

您在 MD 安德森每天的作业组织是怎样的?我想许多一线医师和医学生都会猎奇,这样一个学界大牛每天都在做什么。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是一个高度研讨密集型的组织。

我在那里作业期间,能感觉到它有着十分超卓的研讨资源,先进的实验室和各级支撑。 只需你有好的研讨理念,你就有时机用最先进的仪器、得到培育初级 科学家的优异教导方案、具有和各个临床学科的专家协作的绝佳时机、取得组织供给的资金和国家项目赞助等 。

我觉得做研讨作业十分风趣,每天都能遇到新事物。我喜爱专心于提出问题,然后组织一个团队去处理它。

我每天都会花时刻和我的团队成员讨论研讨项目,编撰或修改稿件预备出书,写课题、项意图提案, 和其他范畴的研讨人员、临床医师和科学家沟通,和年青人沟通、了解他们的主意,以便为他们供给更好的辅导。

我还担任许多其他组织的头衔和作业,所以我也会常常做项目方案、开会讨论发展。 此外,我还会花时刻来审理赞助提案,参与一些学术期刊的修改作业。

在这么丰厚的学术活动与效果中,有没有什么让您形象的作业?

每逢咱们的科研数据剖析成果在统计学或临床上有显着含义、咱们的科研想象得到证明、得知咱们的手稿能够出书、请求的研讨项目顺畅赞助的时分,我都会感到十分振奋。

最为形象深入的研讨往往来自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前几年,咱们的团队发现食物引起糖分升高的速率和肺癌的发病率成正比,发现许多慢性病和肿瘤发病死亡率的联络:肥壮对肿瘤患者有维护效果、每天活动 15 分钟能够大大提高寿数等……很美妙对不对?这些研讨定论都引起了世界上的广泛重视。

从头回到母校担任院长是什么感觉?

尽管现在浙大的地理位置变了,但浙大的精力没有变,重回母校的感觉总是十分亲热。

一向以来我都期望能为母校做出一点奉献, 我期望能在这里做一点实事,用我在欧洲和美国 30 年堆集的阅历和技能来推进新的科研作业。

回国之后,我发现国内改变太大了!有很多东西要学。这和我其时刚到美国的状况有点像,不同的是这次我会说中文,不需要再专门学言语了(笑)。

我很快乐看到浙大杰出的学术气氛,咱们都有股奋发向上的干劲。我能显着感觉到 国内的医学范畴十分重视科研,而且和世界挂钩,这是可贵的前进。

但从另一个视点来看,我感觉国内十分垂青 SCI 文章,乃至到了有点过于入神的程度,我想 这个现象恐怕和国情有关。

我不认为每个医师都应该搞科研。咱们应该发明时机引导、支撑医师搞科研,给他们时刻和时机去讨论和处理临床的难题。医师搞科研的真实意图应该是给患者免除苦楚,而不该该是发 SCI。

着重临床、教育和科研的结合是功德,可是假如朴实以 SCI 来断定一个人的才能、成果和出路就不太适宜。

您对医学生构成自己的人生及作业规划有什么主张?

我觉得医学生能构成自己的人生和作业规划十分重要。

我期望年青的学生 们能 挑选 自己喜爱做的事、 争夺取得好导师的辅导、兢兢业业地做实事、坚决志趣不要容易抛弃。

最重要的是,要 有 才能 捉住人生的时机 ,由于 时机总是留给有预备的人。这不是名言鸡汤, 我 有一段十分重要的人生阅历 想 要和 你们共享。

1987 年我从浙大结业后,进入浙江医学科学院作业。我很走运,1988 年得到医科院里仅有的时机去参与一场世界会议。在那个时代,能和外国的教授们沟通十分可贵。

会议期间,咱们一行人被组织观赏沈阳的小故宫。 最受欢迎的是美国来的教授,有四到五个我国参会的年青人都热心地围着他沟通,帮他介绍展品。 但另一个法国教授就显得孤零零的,由于言语不通显得有些茫然。 我看他有点不幸,就自动曩昔给 他当了导游。

其时我的英文还特别不流利,想介绍这是皇帝用的瓷罐,皇帝不会说 emperor,只会说 king,瓷罐也只会说 cup。现在想想,都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用英文给人家说明(笑)。

会议完毕后,那位法国教授自动给了我手刺,告诉我能够联络他。 其时我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那张手刺也一放便是 2 年,中心一向没想起来和对方联络。

直到 1989 年,我收到这位法国教授寄来的函件。得知其时我计划出国却苦于没有时机,他就 自动提出能够为我供给到法国留学读博士后的时机, 最终我也真的去读了博士后,在法国国家工业环境剖析研讨生作业了一年多。随后才有了我跟从老公前往美国肄业等一系列阅历。

我没有问那位教授其时为什么那么信赖、垂青我,不过我猜,他应该觉得有才能参与那个世界会议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吧(笑)。

所以说,时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长于掌握时机,要在时机降临时有预备、有才能去捉住它。(责任修改: 刘昱,陈以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