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兵
我在英国旅行时发现,带着孩子出行的人都是很自豪的,周边的人对他们更是热心有加,抱着孩子的父亲、推着婴儿车的母亲总是会遭到咱们的照料。有一次,我在伦敦KING'S CROSS火车站看见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下火车,她要背包,又要推车,动作慢了些,可是没有一个人敦促她,相反一切的人都耐心肠等在她后边,乃至下车后也没有人企图跳过她先走,而是像排队相同跟在她的后边,直到上电动扶梯。
并且,那些看起来似乎是专门供残障人士运用的无障碍设备,实际上更多的是为这些推着婴儿车的母亲预备的,她们的婴儿车在英国的一切当地都可以四通八达,乃至一切交通工具都为她们的到来做好了预备。一次看到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下公交车,当她推车到门口时,公交车接近路旁边的一面居然慢慢地向地上歪斜了下去。我之前在搭车时感觉到了这种歪斜,不过没有特别注意,认为这种歪斜是因为路面有斜坡,或许是因为什么特别情况,可是,那次我却发现,这是公交车的一种特别规划,是司机在操作着车辆慢慢地降下了接近路旁边的一面,以便让婴儿车更简单上下。那一刻,我俄然很感动。
想到自己在上海的时分,一次抱着3岁的儿子出门。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我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拉着车上的吊杆,十分费劲,可是没有人让座,售票员对我抱着孩子的窘境也视若无睹,反而大声呼喊我掏钱买票。
西方人大多是以家庭为第一位的,他们也很情愿让他人知道家庭在他们个人之上,乃至在作业之上。咱们的文明则大多着重男儿膝下有黄金以事业为重,发起舍小家为咱们,似乎爱家是自私的体现。现在想想,是不是该稍稍反思一下呢?
(摘自作者的新浪博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