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归去来兮的接力,以“东方之珠”的名义
作为我国最富贵的国际都市,上海和香港,都有“东方明珠”的美誉。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粤港精英北上上海;1949年今后,许多沪上精英又南下香港,两座“东方明珠”的光辉,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酒店业的华人自豪——半岛酒店,恰是关于这出“双城记”的一个有力出现。
多年前我第一次去香港时,在香港半岛酒店享受闻名的半岛下午茶,看酒店介绍中说,其东主为“香港上海大酒店”,还有些古怪:一家香港酒店,“上海”二字从何说起?看了英文称号才茅塞顿开——本来这个称号意为“香港和上海大酒店”(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Hotel),兴办于1866年的香港大酒店,1922年并购上海大酒店,1923年开始使用“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的称号。“半岛传奇”的另一个发源地,就是另一座“东方明珠”上海,2009年,香港上海大酒店总算以上海半岛酒店的名义,荣归其传奇的另一半——上海滩。
上海半岛酒店2009年10月开业,是外滩源区域近年来仅有的新修建。出于对前史的尊重,一起也合作这一区域“申遗”,当年酒店筹建时特别请出了修建材料中的王者——封山多年的蘇州金山石“重塑金身”,作用公然非凡,比起周围许多装修、修理过度的老修建更有80年前Art Deco年代的原汁原味,似乎它从那个“冒险家乐土”的年代就一向站在这儿了。
半岛酒店不管在香港、北京仍是纽约、巴黎,房价都比同城其他五星级豪华酒店要贵出差不多一间房的价钱,公然一分钱一分货。我住的是规范间,但面积足有55平方米,内饰和酒店的外立面相同,也是Art Deco风格,色系也是了解的半岛规范:以白为主色彩,调配贵重的红木或乌木家具及铺排,构成激烈比照的黑圣罗兰石和米白色石灰石,以深浅不同的灰蓝、湛蓝或象牙色为装点;更值回房价的是周边的景象:近处是外滩现存最早的修建——建于150年前的前英国领事馆及花园,稍远一点是黄浦江和大约80年前史的外滩其他修建,远处则是近十几年浦东陆家嘴的今世摩天楼,从视界到前史,都极具层次感。
收成了一肚子前史掌故和实际美景,接下来就要满意口腹之欲了。艾利爵士餐厅名列米其林一星,它的姓名就来自1923年造就香港、上海两大酒店集团强强联合的最大功臣——艾利·嘉道理爵士。这家餐厅主打新派法国菜,且坐落在楼顶,具有无敌江景,我狠决然把上海之行的最终一晚订在了半岛酒店,餐厅对住客总是有优待的,不只不怕没有位子,正午乃至还有优惠套餐,惋惜百密一疏,“请您必须着正装前往”,一纸规则把仓促间预备缺乏的我挡在了门外,也留下了一个念想。
好在,随后我幸运地订到了米其林二星的粤菜“逸龙阁”,并且赶上主厨邓志强也在。邓大厨是米其林星级餐厅史上第一位华人主厨,缔造了东京半岛和巴黎半岛的中餐神话,他表明要给我做些“菜单上没有的”,所以,西红柿上素雪鱼羹、姜葱焗波士顿龙虾球、冬笋豆苗豉汁煎牛柳、榄菜松仁菜粒炒饭顺次摆上桌,最终以核桃露汤配芝麻球收尾,尽管此刻仍是年头,但我简直能够确定这将是我2017年度最难忘的一餐饭了。
米其林的美食侦察给“逸龙阁”的点评是:不是以贵制胜,而是出品口味厚实纯粹的经典粤菜。“为什么要搞花头呢?我连最以本国美食为傲的巴黎人都不姑息,更何况上海人最懂粤菜经了。”大厨站在餐桌对面笑嘻嘻却很坚决地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