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煮春风三月初全诗 烂煮春风三月初

来源:食品与健康 2025年09月27日 08:00

彭忠富

至今,我仍明晰地记住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笋芽儿》:笋芽儿总算钻出了地上。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亮堂、多么美丽的国际呀!桃花笑红了脸,杨柳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着这儿,看着那儿,怎样也看不行,她快乐地说:“多美的春色啊!我要快快长大!”

竹的种类许多,常见的有楠竹、慈竹、斑竹和荆竹等,其破土而出的竹苗都称为竹笋,又叫毛竹笋、笋芽儿。凡竹笋都能吃。竹笋养分丰厚,肉质新鲜,洁白如玉,幽香爽口,有“素食榜首品”的美誉。笋因各个部位的新鲜程度不同,吃法也不同:上部嫩头,宜用来炒食,也可做肉圆、鱼圆的配料;中部切成笋片,可供红烧或与其他菜肴调配;根部质地较老,除能够煨肉、炖鸡汤外,还能够放入坛中经发酵制成霉笋。

但是,在清代文人李渔眼里,这些烹饪方法都无法凸顯出竹笋的绝佳甘旨。他以为:“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历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但我们大多数人好像无缘吃到这位老饕文豪口中说的,只用白水煮,再加点酱油就成了至味的竹笋。甘旨是竹笋甘美的魂灵,也是其味居于肉食之上的来历。但城市居民往往享用不到这种鲜美。由于竹笋从山林走进我们自家的厨房,得阅历少则大半天多则两三天的奔走,早已失去了刚出土时的甘旨。

竹笋并非不能配肉来吃。李渔还说:“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适宜豕,又独适宜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意思是说,若想用肉来调配竹笋,最适合的是肥猪肉。将肥肉同竹笋一同煮,能够让二者的甘美相互交融。为去油腻,快煮熟时,可将肥肉悉数去掉,肉汤也仅留一半,薄施醋酒调味,味道绝美。会做菜的厨师,会将烧笋的汤留下,做其他菜时也可放些调味。

历代喜食竹笋、画竹笋的文人雅士不乏其人。白居易吃了笋就不想吃肉。郑板桥一生爱竹成癖,画竹着迷,对新鲜肥美的竹笋更是情有独钟。他在诗中写道:“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画家吴昌硕画有《竹笋图》,并题诗道:“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

四川人得自然条件之便,多在住家周围广植竹林:竹叶、笋壳和竹枝能够用来当燃料,竹竿能够出售或许编成竹器,而竹笋则是超凡脱俗的甘旨。只不过,俗话说“养儿不如栽竹”,乡亲们指望着这些竹笋长大成材后改善生活,所以总是舍不得砍掉煮来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