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女
前几日,已在德国久居的同学回国探亲,我陪她一同逛街,从约车到骑单车,从看电影买票选座到医院预定挂号,从商场购物到街边喝咖啡馆结账……同学看我全程一只手机搞定,不断慨叹:“太先进、太方便了,相比之下,德国太老土啦。”当她看到,点菜要先用手机扫下贴在桌角的二维码,进入点菜体系,点菜、下单、结账都在手机上操作完结时,惊叹不已。我说:“在国内这已成为常态。”
有天晚上回家,街角有个拉着二胡乞讨的大爷,看见我走过来,停了二胡,端起面前那只放钢镚儿的破铁盆,“嚓啦嚓啦”地抖给我听。我一摸零钱包,抱愧地说真没带零钱。大爷一言不发地指指琴头,天哪,上面竟然贴了个二维码。
手机付出如此方便快捷,致使咱们越来越习气一机走天下了。能够不带钱包,不带信用卡,但肯定不能没有手机。
我一个朋友,昨日他送客戶去机场,回来的机场高速要收20块的过路费,他一看钱包,没现金,问:“能不能刷卡?”
工作人员微笑着答:“不能。”
“能不能手机付出?”
“不能,咱们只收现金。”
他只好拉上手刹,下车绕到后备箱翻找有没有零钱,找得满头大汗,愣是凑不出20块钱来。这时后边现已堵成长龙了,喇叭声此伏彼起,朋友越急越热,随手把外套一脱,扔进后备箱,拿着手机去找后边车子的司机兑现金去了。好在后边的师傅很爽快地兑了20元现金给他。
他刚长舒一口气,俄然听到车子“咔嗒”一声,主动落锁了。车钥匙呢,装在外套口袋,而外套呢,刚扔进后备箱了。
朋友让搭档救急,在他办公桌的抽屉里找到备用钥匙送来,要3小时;叫个开锁的吧,最快估量也要3小时后能到;叫拖车,拉了手刹,无法拖……最终打电话给开修理厂的朋友,咨询哪块玻璃替换起来最廉价,朋友说驾驭位的玻璃最廉价。所以抓住时机,向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借了锤子,砸了好久,总算把车窗玻璃砸碎,然后从驾驭位爬进去,将扔在后备箱的外套捞出来。
听朋友讲完昨夜弯曲的遭受,可把我乐坏了。看来仍是老话说得对,“袋里有钱,心中不慌”,不论手机付出怎么快捷,仍是要在钱包里备个几百块现金,刚才保险。
(步步清风摘自《新民晚报》2017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