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随知味 小暑知味舌尖上的食都

来源:旅游 2025年10月04日 09:45

王远昌

彪炳史册的烹饪技艺和博学多才的饮食文明,在华夏文明史上具有共同的前史方位,是我国文明的根基之一。其发作与构成,不只与我国传统文明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道德道德观念、中医养分摄生学说有关,还和文明艺术成果、饮食审美风气、民族性格特征等许多要素严密相关,更受一年四季时节改变的影响。因而,二十四节气的风俗多与饮食相关。小暑时节,咱们在我国烹饪文明的发源地徐州,溯源追远,用舌尖去体会。

倏忽温风至,沿袭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唐·元稹

彭城伏羊一碗汤

炎炎夏日,一片蝉鸣,马路旁紫薇花顶风摇曳,银杏树耸立苍翠。穿行于徐州市区的街头巷尾,全城多家饭馆不是拉起横幅,就是放置了夺目的拱门,电子屏幕也用粗体字显现着 “伏羊节吃伏羊宴”。

“伏羊节”是徐州人在小暑时节的重要风俗节日,其发端可上溯至5000年前彭祖时期的食羊传统。彭祖,原名彭铿,因拿手烹饪雉羹,深受帝尧赏识,受封于彭城(今徐州),成为大彭国的开山祖师。其母是生长于大漠的丁零族员,喜食羊,彭祖因而创制名菜“羊方藏鱼”,这道菜距今已有4300余年的前史,可谓“中华第一名馔”。彭祖被尊为“烹饪开山祖师”,徐州则成为我国烹饪文明的发源地,享有“中华食都”之赞誉。

历经数千年的演化和传承,彭城人的食羊传统,在东南西北中地域文明融合的特别影响下,从开端的民间传统开展成为今天全民参加的隆重节日,并被赋予特定的文明内在。徐州又称“我国伏羊美食之乡”。

小暑开端,伏羊节要继续一个月之久。此刻的徐州街头巷尾,从星级饭馆到街头羊肉馆,都密密匝匝地坐满了门客,店外空地上搭起的彩條棚下,也是人头攒动,济济一堂。人们坐在桌子旁,一边赏识着风俗扮演,一边喝着冰镇啤酒,大快朵颐,痛快十足。羊肉的诱人香气,引咱们走进一家羊肉馆,店内有专门的“伏羊菜系”。热火朝天的羊汤,味道香醇,汁厚不腻,加上徐州特有的精制辣椒油,佐以米醋和香菜,令人胃口大振。“曾经吃伏羊主要是在中晚餐,当今的徐州人,早饭也要吃伏羊,平常店内生意就很好,小暑一到,底子忙不过来!”店老板笑呵呵地说。

相传,活了880岁的彭祖,仍是摄生学开山祖师,他将摄生与饮食相结合,创造出药膳和食疗。《庄子》曾把他作为扶引养形之人的代表人物;屈原的《楚辞·天问》记载:“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求长?”意思是他长于食疗,所以寿元悠长。道家更把他奉为前驱,许多道家典籍都保存着彭祖摄生遗论。

当今徐州的饮食亦秉承大彭古风,从制造讲究、色香齐全的名馔好菜到名目繁多、独具匠心的传统风味小吃,均崇尚天然、重视食疗,比如彭祖摄生宴、汉宫御宴、太极素宴等。据彭祖摄生文明研讨人员介绍,伏天吃羊这种食俗,除了与节气改变、与风俗习气等密切相关,更暗合着“天人合一”的质朴摄生观念。三伏天人体内有积热,吃性热的羊肉,伴以葱姜蒜等热性作料,能影响人体许多排汗,然后扫除体内毒素。“彭城伏羊一碗汤,不必神医开药方!”伏天挥汗吃伏羊,不仅仅舌尖上的甘旨贪吃,更是健康摄生的至尊体会。

两汉遗风流韵

“两汉文明看徐州。”徐州不仅仅我国烹饪文明发源地,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土,它也是我国汉文明的发源地。汉人、汉族等是因我国的400年汉王朝而得名。最能体现两汉文明精华的“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遗存,奠定了徐州在两汉文明中不行代替的方位。时至今天,汉朝文明对徐州的影响随处可见。

走进坐落徐州南郊云龙山脚下的汉画像石博物馆,千余块巨大宽广的汉画像石精品,以在墓葬中的方位复原于馆内,令人眼花缭乱。这些汉画像石体裁丰盛,绘声绘色地再现了西汉社会风情、贵族日子、前史传说等各个方面,作为研讨汉代文明的重要依据,其数量和艺术价值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可谓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

画像石中有不少与美食宴饮相关,在铜山洪楼祠堂出土的《迎宾宴饮图》中,迎宾、拜谒、宴饮等情形刻画得绘声绘色,由此可看出汉代饮食文明现已不再局限于先秦时代的单纯性满足于生计的“饱”,而是要吃出“味道”,饮食已转向美食。咱们注意到食物中有两条羊腿,还有烧烤的羊肉串,可见徐州人自古对羊肉情有独钟。

徐州汉画像石皆出土自古汉墓,在徐州汉代十八陵中,狮子山是开掘规划最大、保存最好的楚王坟墓。挖空山体而建的坟墓,从外面看仅仅一座绿树葱蓊的低山,走进墓道才觉出它的雄伟。空阔的前庭,有三层楼的深度,墓道垂直平整,两个人并排走也不会碰臂,石壁上罕见刀斧的糙痕,看上去很是精美。墓道两旁是对称的耳室,几步远就有一对,能够幻想当年陪葬品的丰盛,开掘时出土的文物相片,挂在耳室的墙壁上,在灯光下流溢着古拙,穿越着沧桑。

小暑这天的徐州,热得凶猛,而楚王墓里却空气新鲜,凉快迷人,散发着恰似木材的丝丝馨香。在主墓中,粉仓、厨房、钱库、乐舞厅、会客厅包罗万象。据导游介绍,主墓东侧的陪葬墓,是一处服侍楚王饮食的近臣墓,其佩戴的印章上刻有“食官监印”,可见汉朝时期,已构成完善的机制,专门有人担任宫殿膳食。罢了出土的“厨夫俑”,穿着装束简直与当今的厨师类似。

千古龙飞帝王乡

“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恰似虞姬别霸王。”《水浒传》中,一首北宋山歌传唱着楚汉戎行在徐州西北郊九里山的一场激战。现在九里山上还留有项羽兵败而逃的白云洞和樊哙指挥汉军的磨旗石。停步山前,耳畔好像还激荡回旋着两军的嘶鸣呐喊声。

徐州人说,他们日子的这座城市“不南不北,不大不小”;而东晋人以为:“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宋人陈无已也说:“彭城之地,兵家为攻守要地”;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点评:“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输赢转战之地”;朱德元帅说:“徐州前史上就是决战的古战场”。确实,东近黄海、西连华夏、北扼齐鲁、南屏江淮的徐州,是当之无愧的兵家必争之地,前史上发作在这里的巨细战役,有记载的就多达400余次。楚汉刘项争霸,西汉七国之乱,三国曹操大战陶谦、吕布,民国蒋、冯、阎华夏大战,抗日战役徐州会战,解放战役淮海战役……歌谣道:“自古彭城列神州,龙争虎斗几千秋。”现在,九里山古战场遗址、户部山项羽戏马台、道台御门和老东门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部、凤凰山麓淮海战役勇士纪念塔及纪念馆等战役遗存,都已成为徐州军事文明和红色旅游的手刺。

硝烟远去,徐州是全国性归纳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的方位在今世仍凸显,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京沪高铁、徐兰客运专线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南北贯穿而过,公路网畅通无阻,有“徐州通,则全国通”的结论。

重要的地理方位促进了徐州饮食开展的光辉,川、鲁、粤、湘、淮扬等主力菜系南北口味在这里融合,也丰盛了徐州饮食文明背面的内在。饣它(shá)汤、霸王别姬、纪妃伴龙颜、帝王粥、沛县狗肉、东坡回赠肉……在徐州,简直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一起,在这块浸染着英豪血迹、燃烧着英豪精力的土地上,一幕幕战役史实,造就了徐州人敢做敢当之风和粗暴豪爽之气。而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喜食加了许多辣椒的红油羊肉,足可显示徐州人的一番精力气魄。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豪。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畅怀,一饮尽千钟。回忆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苍莽暮色中,驱车高速上,心吟古词,回忆徐州,似乎穿透前史的猎猎风云,仍然静静耸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