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武
称海南岛为我国榜首热带旅游胜地毫不为过:当北方地区万里冰封之际,这个岛屿却处处温暖如夏,阳光、海水、沙滩,以及一个个充溢热带风情的小镇、小岛,无不令人心醉:博鳌镇、石梅湾、日月湾、香水湾、海棠湾、加井岛、分界洲岛,还有那“国际仅有的岛屿型猕猴自然维护区”南湾猴岛……
关于陆地热带面积仅占陆地国土面积1.7%的我国,海南岛丰厚的热带雨林显得十分宝贵。而不为人知的是,尽管海景如故,但海南热带雨林曾遭劫难——它们已所剩无几。当年,由于人类的无知,它们大都被伐垦辟为橡胶园。我曾随查询队深化海南岛的山区,探寻最终残存的热带雨林,继而获悉的一个个故事,让我怅惘而唏嘘不已……
吊罗山 残存的典型热带雨林
脱离三亚向北进入山区,椰树、高楼便逐步远去,一片片碧绿的蔗田、稻田映入眼帘。这一地带简直能够成长各种典型的热带作物与生果,如橡胶、柚木、椰子、槟榔、腰果、可可、油棕、芒果等,并且产值很高,尤其是橡胶——海南岛是我国的橡胶主产地,产值占全国的60%以上。
由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偏北,已处于国际热带的靠北边际,而海南保亭县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热带雨林,坐落北纬19度以南且降水丰厚的海南东南部,所以比较海南北部及大陆地区,更具有典型性。
吊罗山的雨林面积很大,覆盖了一座山岭和一条幽静的河谷。河谷两边的山坡上,长满了巨大的槟榔树,十分郁密,假如只是拿相片给外人看,估量他很难猜到这是平常在相片里所见到的海南岛——由于单就相片来看,画面上就像是我国西部的山区。
吊罗山具有我国极端稀有的典型热带雨林,植物种群也极为丰厚,多达3500多种,仅兰花就有250多种。清晨,当金色的阳光唤醒熟睡的吊罗山,我爬上一个小山包拍照雨林全景,向四下望去,四周满是由很多半球形树冠组成的墨绿色林海。在阴湿的林下,还长着许多棕榈科的山槟榔、桄榔、鱼尾葵等植物,它们高不过3米,却星罗散布在林海中。
步入林中看望之际,我发现这儿即使是高逾30米的大树,其胸径也仅有50~60厘米,远不如幻想中的粗大。沿溪水前行,路旁到处是树状蕨类植物桫椤,以及成片的野芭蕉与海芋。蜷伏于地上的省藤,茎上长满刺,不时扯挂衣服,使人难曾经行。尽管此刻已值旱季,但咱们仍是在溪水边遭到了旱蚂蟥的突击……
几天的实地勘察后,查询队判定,吊罗山的雨林群落是海南发育最典型的湿润雨林——也就是由青皮、蝴蝶树、坡垒组成的雨林。据材料显现,在这儿的100平方米内,有3米以上的乔木27种51株,分属20科、27属,可见其丰厚性。正是由于人类活动稀疏,才使得吊罗山保留了最为原始的面貌——山中只要一些黎族员寓居,他们不只能毫发无伤地穿行于森林之中,还能在这个聚集各种资源的聚宝盆里,衍生出共同的山地文明。
鹦哥岭 珍稀动植物的乐土
在海南的热带雨林区中,有一片共同的区域——鹦哥岭。它的东边是五指山林区,东南是吊罗山林区,西边是霸王岭林区,北边是黎母山林区,因而,鹦哥岭处于以上几个自然维护区的中心,成为了海南岛雨林的中心地带,而相关部分也在这儿树立了雨林生物多样性纽带维护站。
鹦哥岭是海南岛的第二顶峰,但与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等其他热带雨林区比较,鹦哥岭名声不显,去过鹦哥岭的人很少,这就让它的热带雨林仍旧保持着十分原始的状况。间隔鹦哥岭最近的道银村,是全海南仅有不通公路的村庄,村里与外界的联络途径,仅为一条一米宽的山道。查询队在间隔道银村还有50多公里时,公路就现已隔绝,不得不下车步行前往。
鹦哥岭地势峻峭,人烟稀疏,在2000年曾经,除了当地的猎户,就简直没有人进入了。据当地居民讲,寻常人底子就不敢进山,由于山里底子就没有路,只要那些经验丰厚的猎人才干找到方向回来。因而,咱们进山时,还专门请来一名当地的黎族猎人做导游。
在历史上,五指山、吊罗山、黎母山、霸王岭均树立过森林开发利用组织,或多或少进行过砍伐、损坏,而鹦哥岭由于山高坡陡、交通阻塞、人烟稀疏,从未有过真实大规模的开发,所以至今仍表现出十分显着的原始特征。地上堆集的腐殖层,一脚踩上去,留下的足迹中会浸出水来。
据查询,鹦哥岭有国家级重点维护植物20多种。咱们在查询中就发现了大片宝贵的华南五针松林,以及对环境要求严苛的原始桫椤林;岭上的乐东拟单性木兰,需求3个人才干合抱;还有陆均松、鸡毛松等山地雨林乔木树种,不只数量繁复,并且长势杰出,直径都在一米以上。
鹦哥岭雨林的原始,让它成为动物的乐土,现在现已记录到脊椎动物431种,其间有国家级重点维护动物40种,并且有不少都是在这儿初次发现的,如前肢长度到达躯干三分之二的“长臂蟾蜍”,以及不长脚的蜥蜴——海南脆蛇蜥等。据中科院专家对鹦哥岭物种多样性的剖析标明:比较海南其他林区,鹦哥岭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厚度,森林原生性较强,很可能还存在着很多未被知道的物种。
为了对当地的物种进行科学查询,维护鹦哥岭的生态,海南省林业局招募了大学生,组建了鹦哥岭自然维护区工作站。据维护区副站长陈辈乐博士介绍,7年来,维护站的科学查询取得了巨大效果,共记录到279种动物,其间两栖动物占海南两栖动物品种总量的88.6%,尤其是海南疣螈、鳞皮小蟾、海南水树蛙、鹦哥岭树蛙等,在海南其他地方大多现已绝迹,在这儿却仍旧日子得很好……
呀诺达人工雨林奇迹 牙胡梯田的山野风景
或许是当年对热带雨林的损坏抱有太多的抱歉,也或许是跟着经济的开展,人们越来越知道到热带雨林的重要性,如今的海南人除了更注重维护原始热带雨林,还开端人工培养热带雨林,颇有点“赎罪”的意味。
在海南,人工雨林中最知名的就是呀诺达热带雨林。呀诺达热带雨林间隔三亚35公里,是在周边原有森林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康复而来的。从2009年至今,其规模已到达好几十平方公里,园区内树木遮天蔽日,流泉叠瀑倾注而下,现已有了几分原生森林的风貌。
作为海南榜首个展现热带雨林文明的景区,呀诺达可谓集很多热带雨林的精华之地点。走进园区,最早看到的就是巨大的旅行家树,这种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由于其膨大的根茎能够向干渴的旅客供给淡水而闻名。园区还引进了原产于南美热带雨林的滴水观音,由于海南阳光充足,使得这些滴水观音疯长,其叶子翠绿、肥壮,叶片的顶级和边际总是布满了小巧玲珑的水滴。
在呀诺达热带雨林,还能看到一些独特的植物。园区内的不少细叶榕,就从红壳松等树木的枝干上成长出来,生出的气生根贴附在宿主的树干上,与宿主身上长出的下行根逐步交融,不少树木更是被木质根团团裹住,现已彻底看不出本来是什么树种。
将人工雨林调配山野风景而创立园区的,在海南还有一个代表:牙胡梯田。牙胡梯田坐落五指山市毛阳镇,与国内闻名的元阳梯田、龙脊梯田比较,牙胡梯田名望不算大,却有着自己的特征——田边并非荒山野岭,而是热带雨林。牙胡梯田面积1100多亩,从流水湍急的昌化江河谷,一直到白云旋绕的山巅都有散布,最高海拔600米,最低20米,斜度最大可到达30多度,它也因而被称为“海南榜首梯田”。
牙胡梯田开始叫做“公粮田”,由黎族员合力在山坡上开垦出来,但在多年前,这儿的雨林也遭到严重损坏,近年来政府注重后,雨林面积才逐步得以康复。
站在牙胡山上一眼看过去,梯田层层叠叠,就像各种画板拼叠在一同,模糊倒映出远处五指山的影子。牙胡村的支部书记王桂才说,为了维护雨林,梯田开发受到了地势的约束,面积最大的一块也不过一亩,最小的只能耕种两行秧苗,所以在当地曾有“青蛙一跃过三丘”、“一床棉被盖过田”等风趣的说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