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奉基督教的人忌讳什么 传统节日的根底是崇奉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2025年01月23日 11:09

葛剑雄

改革开放以来,相似圣诞节的一些外国节日在我国日渐盛行。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不受注重,虽有政府大力保持,民间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但好像难挽狂澜,有些洋节乃至大有代替传统节日之势。

为什么许多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远高于我国,但传统节日却能长盛不衰,而我国的大多数传统节日却名存实亡,年轻一代对此越来越冷酷?

我以为,底子原因还在于这些节日失掉了崇奉的支撑。节日无非有几种类型:宗教或崇奉性的,政治性的,尘俗性或物质性的。虽然各种节庆的方法迥然不同,但因其根底不同,盛行的规模与连续的时刻也迥然相异。政治性的节日最软弱,由于一旦政治规范改动或政权更迭,相应的节日也会被撤销,乃至会成为新的忌讳。尘俗性或物质性的节日,依托于必定的集体与天然条件构成的社会和人文地理环境,这些条件一旦改动,节日也不易保持,或许不得不改动其方式和内容,以致逐步消亡。唯有宗教或崇奉性的节日最为安稳,只需这种宗教或崇奉还存在,只需有信众,那么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方式发作什么改动,核心内容都不会改动。

一些国家还在盛行并扩张的节日,大多属宗教或崇奉类,而我国的传统节日,或许原本就不具宗教或崇奉性,或许已失掉了宗教或崇奉的根底。

我国的传统节日——新年,是一个集政治、崇奉、尘俗与物质为一体的节日,天然最重要,也能成为全民的节日。我国向来注重编年,新年是一年的开端,新年的庆祝是对送旧迎新、安居乐业、国运昌隆的请求。古时,每到新年都要举办一系列重要活动,如元旦大朝会,各地上报户口、收成、治安等政绩,祭天,祭太庙等。新皇帝继位后,一般也要到第一年新年才改年号,节前,中心到当地各级衙门要封印、封门,中止工作,节后才开封上班。新年也是财务年度的开端,或许财务以新年为核算规范。民间最重要的是祭祖,顺便还要祭祀各种崇奉的神灵,如灶神等。其次才是百口聚会,物质享受和娱乐活动。那时,游子急于在岁除前赶回故土,最重要的原因是要祭祖。不得已在外新年的人,也有必要遥祭先人。

中华民国废旧历,传统新年改称“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延用公历,新年的政治性已不复存在,国家要隆重庆祝的当然是1月1日元旦,而不是以阴历核算的正月初一。继续将正月初一称为“过大年”,意味着元旦仅仅“小年”,只能是民间的自我安慰,也是对元旦的政治地位的实践应战。辛亥革新以来,干流思维否定了民间传统,1949年今后的一些政治运动将祭祖一类列为封建迷信,祭祖之类成为每次推陈出新或革新造反的目标,一度化为乌有,剩余的仅仅家人聚会和吃喝玩乐,而跟着日子的改进,平常都能吃喝玩乐,新年已没有什么吸引力。一旦外出务工者在城市久居,加上信息运送的兴旺和高速交通的遍及,百口聚会也将失掉魅力。

日本和韩国古代都选用我国的阴历,新年也曾是最严重的节日。日本在改用公历后爽性将“旧历年”的活动悉数搬到公历年,时刻变了,内容却彻底没有变。皇室与政府相同举办各种典礼与活动,神庙和尚也保存悉数典礼,民间相同除尘迎新,吃团年饭,午夜去神社祈福,因而并没有失掉其重要性。韩国的“旧历年”失掉了政治性,但民间的崇奉不变,祭祖依然是头等大事。2001年,我在南极韩国调查站中,还见到韩国调查队员在新年时北向跪拜祭祖的相片。有些节庆,看似仅有尘俗性或物质性,但只要在与崇奉结合时方能继续。如端午节,不少当地有挂菖蒲、薰艾草、涂雄黄等风俗。假如只以为是物质需求,那么在医学兴旺、环境卫生改进、寓居条件优胜的情况下彻底能够抛弃。假如将这些看成是人类向天然请求庇佑,与诸神调和同处,则任何药物、再清洁卫生的环境也无法代替。

因而,传承我国传统节日最底子确实保,是将节日与崇奉结合起来,以崇奉为根底。问题是传统的崇奉已不习惯现代社会的需求,鬼神吓唬不了无神论者,唯物论者对心灵的请求会无动于衷。这就需求寻求新的崇奉,也需求将传统文化中还有积极意义的崇奉赋予新的内容,给予新的解说,使之发扬光大。还要鼓舞宗教与民间崇奉中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活动,答应其间无害的活动,这样才干连续一部分传统节日,发明新的有生命力的节日。

关于今日确实现已无法连续的节日,能够将其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保存和记载,作为一种前史回忆,也能够对其适度开发和使用,使之成为风俗展现和旅游活动。endprin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