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霞
摘 要:我国的婚俗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在传承开展进程中,现已构成一整套婚俗礼仪的体系。跟着年代开展和社会变迁,江南水乡的婚俗尽管具有华夏婚俗“三书六礼”的礼仪,可是又融入“水”的特征。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沙家浜镇的水乡婚俗不只体现水乡日子的特征还体现当地大众崇文重礼的内在。沙家浜镇的水乡婚俗反映水乡居民对美满婚姻、幸福日子的寻求,逐渐构成一种江南水乡的婚俗文明。
关键词:婚俗;文明;沙家浜镇;江南水乡
沙家浜镇的水乡婚俗是江南地区的汉族居民在长时间的前史演化中流传下来的,是江南当地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稠密的吴文明特征。它不只仅一种代表江南婚礼的风俗,仍是一种体现江南婚俗文明的现象。沙家浜镇的水乡婚俗体现对友善夸姣日子的等待,宣传夫妻彼此扶持、承当家庭职责,子女孝顺爸爸妈妈的传统美德。可是,由于遭到现代文明婚嫁礼仪的影响,被年轻人以为过于繁琐的水乡婚俗礼仪正逐渐走向消失,这需求引起学界的注重和注重。本文从沙家浜镇的婚俗由来、婚俗的典礼和文明,浅谈江南水乡的婚俗文明,着重传承江南水乡婚俗文明的重要性。
一、沙家浜镇的婚俗由来
沙家浜镇隶属于江苏省常熟市统辖,坐落常熟市东南面。作为一个江南水乡的古镇,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布满,北有昆承湖,南有阳澄湖。旧时沙家浜镇的陆路阻塞,河道多且密,所以走水路十分便利。因而,沙家浜镇的家家户户旧时都有自家的小舟,无论是赶早市,仍是走亲访友,乃至田间做农活都会用船,连婚嫁迎亲都不破例。正由于这种共同的水上交通,所以才孕育出沙家浜镇的“水”文明,造就出共同的“沙家浜水乡婚俗”。
沙家浜的水乡婚礼承继我国古代的传统婚礼精华,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娶等“六礼”。跟着年代开展和社会变迁,水乡婚礼进程由繁化简,现已变为提亲、定亲和迎娶“三礼”,日程与曾经比较也大为削减。
二、沙家浜镇的婚俗典礼和文明
沙家浜镇的婚俗典礼独具当地文明特征,既体现当地水乡风俗,又包括水乡居民对夸姣日子的祈盼。最能充分体现沙家浜镇的水乡婚俗特征的,就是在迎娶前后数天的婚礼大典。有六个显著特征:榜首,预备接新娘的迎亲船、接陪嫁品的陪嫁品船。第二,迎亲时扮演“摇出水”、“外出跳”节目,体现摇船人的娴熟身手。第三,“公爹抢水落团圆”这个节目,涵义新人进门后全家人团团圆圆,阖家欢乐。第四,约请乐队在婚礼进行中吹奏乐曲,烘托婚礼的喜庆气氛。第五,约请茶担演员作为司仪,掌管婚礼进程。第六,新娘出娘家门后,一边上轿一边哭,亲娘也要和新娘一同哭。由于只要大哭,才意味着新娘的婆家今后会发大财。
在沙家浜,成婚需求办三天宴席。榜首天称为“前三朝”,第二天称为“正日”,第三天称为“后三朝”。
“前三朝”这天,首要请厨师和账房先生进门预备婚礼。厨师担任预备婚宴作业,账房先生担任办理财政。旧时富有大户人家才请账房先生,现在日子条件殷实,家家户户办喜宴都请账房先生。这天,需求招待媒妁、朋友和一部分远亲。
“正日”这天举行婚礼大典,婚俗典礼盛大,十分热烈喜庆。
迎亲。“正日”这天,新郎坐迎亲船去迎娶新娘,船头放一顶装扮喜庆的花轿。船上前后有两支橹,为了加速划船速度,特意在船头再加两支,称为“快船”。新郎拾掇结束后,在二爷的陪同下,在迎亲部队的锣鼓声天中,一同坐上“快船”,带上六只盘的礼品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带去新娘家的礼品必需求凑成偶数,涵义成双成对。礼品有:一对鸡、两条鱼、二甏酒、二只猪腿、二蒸糕、一只装满枣子、红蛋的木盘。正午,新郎必须到新娘家,可是抵达之后还不能当即进门。二爷先进门告诉新娘家,请他们派人出来迎候新郎,还要把红包发给厨师和账房先生,以图喜庆。新娘的兄弟迎新郎进门后,新郎当即前往中堂,向岳爸爸妈妈及女方大舅舅行参见礼。女方家则请新郎及随行人员吃酒酿桂花圆子,祝福新郎、新娘婚后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午后,新郎回家之前,岳母会把新郎请到闺阁,叮咛新人的婚后日子。
哭嫁囡。新娘梳妆完后,伴娘搀新娘出房。兄长把新娘从房门口背上花轿,这时新郎给兄长红包,表明谢意。新娘边上轿边哭,亲娘也一同哭,这就是“哭嫁囡”风俗。这时哭声越大,涵义今后大富大贵。在沙家浜镇,娶亲船脱离河边时,需求放四个爆仗,奉告左邻右舍,女儿出嫁了。
摇趟子和外出跳。“摇趟子”指摇船人在迎亲船回来男方家之前,摇四个来回。“外出跳”指摇船人在迎亲船上一同摇三、四支橹。这些十分检测摇船人的摇船技能,一同也展现迎亲船回来时的盛大。为了知会男方家一声,当迎亲船快要抵达时,需求放四个爆仗,涵义为“高升”。男方家听见爆仗声后,也需求立刻放四个爆仗,回应对方,预备迎候新人入门。
公爹抢水落团圆。当迎亲船快要届时,新郎的父亲还要扮演一个节目------“抢水落团圆”。 新郎的父亲在腰间绑上一条红绸带,然后将两杆秤插在腰间,背上一只鱼篓,提上两只空水桶,趁迎亲船到岸之前抢提两桶水,送到厨房煮团圆。秤和水桶表明趁迎亲船那路水,抢到水用作煮团圆,涵义团团圆圆;鱼篓涵义年年有余。
起陪嫁品。新娘的陪嫁品船泊岸后,男方家派人开端搬陪嫁品。为了图吉利,搬陪嫁品被称为“把陪嫁品涨起来”。先由一人搬“衣食饭碗”:一对碗,称“金饭碗”;两双筷子,称“银筷子”。还要“飞、跳、叫”完备:“飞”即两只鸡翅膀;“跳”即两只鸡脚;“叫”即一个鸡头。这些物品涵义新娘嫁到夫家后吃穿不愁。男方家悉数搬完新娘的陪嫁品后,才正式迎娶新娘登岸。
抱新娘。由新郎的姑姑出门,把新娘抱或背入新郎家中。这首要是对新娘有利,将来夫妻吵架,新娘就有话可说:“我不是自己走进你们家的,是你们把我抱进、背进来的。”
拜堂。在正堂行礼时,新郎新娘面朝外站着,茶担演员先喊:“一拜天地,一团和气。”新郎新娘便一齐跪拜,之后,面朝内站着。茶担演员又喊:“二拜高堂,堆金积玉。”新郎新娘一齐跪拜爸爸妈妈。茶担演员再喊:“夫妻对拜,相亲相爱!”新郎新娘又互拜。拜完后,茶担演员说:“女拜男身。”伴娘接口:“伴老终身。”伴娘又说:“男拜女身。”茶担演员接口:“多子多孙!”茶担演员最终说:“同进洞房,情深意长。”在整个进程中,约请乐队在旁演奏江南喜庆的乐曲,烘托喜庆吉祥的空气。
入洞房。新郎用红绸牵巾牵新娘入洞房。此刻,茶担演员说:“红绸牵巾六寸长,两头一对好鸳鸯。中心有个同心结,白头到老一道行。”进入洞房后,新郎坐床沿东侧,新娘坐床沿西侧,俗称“坐床沿”。之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涵义“左右逢源”。
待新娘。“待新娘”指新人入完洞房后,男方家需求招待新娘。正堂的四角摆四张八仙桌,中心摆一张八仙桌。新娘入坐于中心的桌子,伴娘陪席,陪新娘来的其他女眷坐正堂四角的八仙桌。席间,男方的亲属、乡邻会去围观,对新娘品头论足,说一些“长得美丽”、“鹅蛋脸”等溢美之辞。
闹新房。爱凑热烈的小青年是闹新房的首要人群,他们首要因地制宜,拿婚房中的一些物品,让新郎新娘在咱们面前出尽洋相。小孩子爱在新房中嬉闹,仅仅想吃新房里的喜糖、红蛋和花生等。新房中需求有人闹过,由于有“愈闹益发,不闹不发”这一说。
“后三朝”。男方家在“后三朝”这一天要设宴,招待女方家的至亲,前去赴宴的人都是女方家的近亲。
“回门”。婚后的第三天,新娘和新郎一同回娘家。一般女方家以此日为正日,设宴招待亲朋好友、远亲近邻。新郎需求在新娘的陪同下,参见新娘的老一辈,一同也会收到老一辈们给的红包,涵义新人婚后日子红红火火,大吉大利。
三、传承江南水乡婚俗文明
江南水乡婚俗文明是江南婚礼典礼的“魂”,是江南水乡陈旧婚姻前史的活化石,反映水乡居民日子习惯、衣食住行各方面内容,具有必定的文明价值。
作为一种传统的人生礼俗,沙家浜镇的婚俗依然遭到当地居民,特别是年长一辈的推重和选用。可是,跟着社会的开展,水路交通重要性的削弱,“摇船”这一婚娶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并且,遭到现代文明婚嫁礼仪的影响,年轻人以为传统婚嫁礼仪过于繁琐,因而他们成婚时逐渐简化婚礼礼仪,一些器物也被新的东西所替代。例如新郎、新娘穿着改为西服婚纱,接亲用的东西改为轿车等。水乡婚礼正逐渐走向消失,因而,沙家浜的婚俗遭到当地政府的注重和维护,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明遗产。
沙家浜的婚俗文明是当地风俗文明的重要一部分,反映当地居民的社会日子理念和文明。水乡婚俗反映水乡居民神往幸福夸姣的日子,婚俗典礼的盛大愈加突显成婚是人生大事,寄予对婚后日子的夸姣祝福。婚礼中除了充溢幸福和甜美以外,还警示新人们从婚礼那天起要学会改变身份,要与身边人相濡以沫,相伴终身,要构成新的家庭观念,要承当起家庭职责。因而,最好的传承不只要传承坐花轿、迎亲船、拜堂结亲等传统典礼,还要传承婚俗礼仪背面的文明及理念。这些都体现水乡居民寻求幸福、夸姣、安靖的日子,传递一种与人调和共处的文明理念。首要,沙家浜镇政府需求建立婚俗馆,向当地民众及外来游客展现水乡婚俗的典礼,宏扬水乡婚俗背面的文明;然后,定时举行水乡婚礼活动,鼓舞当地年轻人感触水乡婚俗文明,使他们了解水乡婚俗,传承水乡婚俗文明;其次,政府能够培育一批酷爱水乡婚俗文明的人士,将水乡婚俗礼仪及文明传承下去;最终,请当地风俗学者和专家为水乡婚俗编撰书本,经过书本扩展江南水乡风俗婚礼在社会上的影响,进步江南水乡风俗婚礼的文明位置。
沙家浜的水乡婚俗文明是当地文明的组成部分,体现水乡居民对婚后夸姣日子的神往和等待,传递一种水乡居民酷爱日子、活跃日子的文明理念。沙家浜镇的水乡婚俗也宣传夫妻互爱、彼此扶持、照料家庭、承当家庭职责、孝敬爸爸妈妈的传统美德。这份水乡的活化石,需求咱们咱们携手尽力一同传承下去,更要传承其背面的文明和理念。
参考文献:
[1]高宝兴.常熟[M].我国:我国铁道出版社,2008.
[2]丛书编委会,我国婚俗文明[M]. 我国:交际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