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抛弃英文 提炼匠心,永不抛弃

来源:旅游 2025年02月14日 09:18

房博结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旅行学院。现就职于北京市导游协会,长时间从事北京市导游解说效劳及导游人员作业培训作业。

房博具有15年导游作业的阅历。关于他而言,参与此次导游大赛最大的收成,就是深深感受到“储藏很多的文明常识是合格导游的必备课程”,只要这样才干满意游客的各种需求。为此,房博素日里不时严格要求自己。每次带团前都要把各个景点所涉及到的常识点温习好几遍,而关于平常游客提出来的杂乱问题,他都会进行概括收拾。那些自己不会或答复欠好的问题,他则向教师或许搭档们寻求更好的答案。通过这样铢积寸累的学习,房博的常识储藏日益完善。

房博之所以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起源于他对导游作业和导游人员素质的深入知道。北京不仅是国际名城,更是前史古城,它本身就饱含着很深的文明底蕴。这座特别的旅行胜地,要求导游们的常识储藏量有必要广而又广,多而又多。导游的常识量犹如文明大超市,要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这样才干对各种问题做出全面的答复。

在刚从事导游作业的时分,房博的教师曾劝诫他:“假如一个人有一桶水的常识,再去做一杯水的作业,就会做得很超卓。”他时间牢记取教师的教导。为了抵达这个要求,他不断尽力,博学多才,一有空闲就畅游在常识的海洋,不断丰富和扩大自己的常识库,通过这样的不懈尽力,他常识桶里的水越来越多、越来越满。谈起学习,房博无限慨叹:是导游这个作业培养了自己长于学习、勤于学习的习气,因而感谢自己这辈子挑选了导游这个作业。

“永不抛弃”是房博的座右铭。做一名学者型导游,成为北京导游的“金手刺”是他的作业寻求。房博说,自己会用坚实的脚步踏在导游范畴这块热土上,安身导游作业,提炼导游匠心,讲好我国故事。

[导游词]

德和园大戏楼:慈禧太后的“游乐场”

各位游客我们好!欢迎您来到颐和园观赏旅游。我是今日为您解说的导游员房博。很多来颐和园观赏的游客朋友都会问我一个问题:“清代的皇帝和太后在这座园林中是怎么吃苦的?”那么今日就让我来为您介绍一下慈禧太后的“游乐场”——德和园大戏楼。

德和园大戏楼坐落在颐和园仁寿殿北,是清宫三大戏楼之一,也是我国现在保存最完好、修建规划最大的一座古代宫殿戏楼。德和园大戏楼于1891年由慈禧太后消耗71万两白银所建。

据清宫档案记载,慈禧太后嗜好京剧,每次来园的第二天必来此看戏。从光绪二十一年大戏楼建成到光绪三十四年慈禧逝世,在这13年里,仅前11个年初她在这儿看戏就达262天次,最多一年中看戏抵达40天次。每到她生日时更要接连演9天的吉利戏,乃至到她逝世前的35天还来这儿看戏。由此可见她对京剧的喜欢现已抵达了非常痴迷的程度。

“德和”出自《左传》:“正人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说正人听了夸姣的音乐,就会平心静气,然后抵达品德崇高的境地。德和园大戏楼专为慈禧看戏而建,大约也是取的这个意思。

各位游客,您眼前的这座大戏楼高21米,共有三层,别离称为福、禄、寿三台。一层的戏台宽17米,戏台的天花板上有天井,地板上有地井,艺人能够依照剧情的需求,在扮演神仙时由天井降下,扮演鬼魅时可由地井钻出。戏台三层设有绞车架,预备机关布景运用。一层戏台下面还有水井,在表演《水漫金山》之类的戏剧时,能够引水上台,到时分舞台上能呈现滔滔白浪,非常惊险壮丽。

仔细的游客会发现,在没有音响麦克风的年代,艺人凭仗“真身肉嗓”能够让观众听清楚吗?这一点其实您大能够定心,在一层的舞台地板下面安顿了五个蓄水池,能够起聚音和共识效果,这样观众就能够清楚地听到艺人的唱腔。

这座戏楼没有一般的观众席。慈禧太后看戏时是坐在对面的颐乐殿里,而且由后妃、公主、福晋等伴随看戏。光绪只能坐在廊上陪看。东西两廊是赏王公大臣们看戏的当地。

慈禧是個不折不扣的戏迷,也很懂戏。在她听戏入神的时分,常常会一边用手拍腿打节奏,一边眯着眼睛哼唱,乃至快乐的时分,还会粉墨登场,演个人物。我们请看这张相片,记载的就是其时慈禧太后穿戴京剧服装的情形。虽然大戏楼成了慈禧太后个人的“游乐场”,但从艺术层面来说,慈禧太后是京剧的“至尊推手”毫不为过。她的喜好为京剧的光辉扩展供给了条件,无形中促进了国粹艺术京剧的开展。其时红极一时的京剧艺人谭鑫培、杨小楼都曾在这儿献技。因而,德和园大戏楼又被后人称为“京剧艺术的摇篮”。

今日,京剧已享誉全球,成为介绍、传达我国传统艺术文明的重要前言。在2010年11月16日这天,京剧更是以它独有的魅力,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作名录”。

好了各位朋友,已然您今日来到了德和园大戏楼,那就请您和我一同去感受一下这国粹艺术的魅力吧!endprin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