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刚是久居加拿大的野生动物拍照师,十几年来,他在北美大陆上到处奔跑、南来北往,拍照了大约400种鸟类。无论是拍照乌林鸮雪地捕食田鼠,仍是在雪原上寻觅雪鸮,无论是隐藏着拍照艾草松鸡求偶,仍是在“鸣鸟之都”观拍北美林莺,都给他带来无限的兴趣。他说,鸟类拍照的魅力让他无法抵抗,而对他来说,在拍照中不断寻求完美,成了一种无法代替的人生美好。
或许是由于执着,或许是由于大天然的呼唤,从2003年开端,我一向在北美区域寻觅并拍照鸟的身影。
鸟类拍照十分艰苦,有时我需求担负几十斤重的拍照包翻山越岭,有时我还要在风雪中忍饥受冻,等候好几个小时……尽管如此,当我面临山清水秀、桃红柳绿,感触意外的共同和激動时,心中那份对大天然的神往和期盼,便得到了最恰当的回应。因而,每逢我按下快门,那一瞬间触发的是融入天然的激动,开释的是久别的轻松。
十几年来,我在北美区域到处奔跑、南来北往,拍照了大约400种鸟,在不间断的拍照进程中,我对野生鸟类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关于我而言,醉心于鸟类拍照,是一种极大的美好。而在拍照进程中,寻求画面瞬间的精彩意境及其带来的应战,总是带给我无尽的振奋。或许,这就是鸟类拍照的魅力地点。
我最喜爱的一幅著作记载乌林鸮雪地捕食田鼠
在拍照的很多鸟类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一张乌林鸮在雪地捕食田鼠的相片。
乌林鸮是鸱鸮科、林鸮属的鸟类,在很多人眼里,这种鸟就是长相共同的大型猫头鹰。乌林鸮首要散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它们大多歇息在人迹罕至的针叶林区域和沼区域域的寒带森林,不为人熟知,只要在某些年份的冬季,因食物缺少,它们才会飞向南边寻食,人们也才有机遇见到它们的身影。
2004年末至2005年头,就是这样一个十几年一遇,乃至很可能百年一遇的机遇——在这个冰冷的冬季,上百只乌林鸮呈现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在我所寓居的渥太华区域,人们调查到了大约十几只乌林鸮。其时,有媒体报导称,乌林鸮抵达渥太华,是渥太华观鸟社区的“in seventh heaven”(“第七重天”,意即“美好完美”)。俄罗斯《猛禽维护杂志》2005年第一期、美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二期的封面相片也都是乌林鸮。而我拍照的乌林鸮在雪地捕食田鼠的相片在《渥太华公民报》上注销后,我的鸟类拍照网页每日的点击率都在3万次以上,足见人们对乌林鸮的喜爱。
拍照乌林鸮的进程颇值得回味。2005年头,当我从媒体上看到乌林鸮抵达渥太华的报导后,当即被这种样貌共同的美丽大鸟所招引,心想必定要用镜头为它们留下倩影,所以在尔后的3个星期内,我便收成了不少乌林鸮的精彩相片,这其间,那张乌林鸮在雪地捕食田鼠的相片让我最为满足。田鼠是乌林鸮的首要食物,在白日,目光犀利的乌林鸮可以看到很远的雪地上的田鼠。可是到了冬季,当大地被厚厚的积雪掩盖,田鼠都在雪下活动,乌林鸮又是怎样看到它们的呢?本来,依托敏锐的听力,乌林鸮可以感知30米之外田鼠在积雪下的动态,一旦发现方针,乌林鸮就会飞到距田鼠较近的树枝上持续听测,当精确定位后便俯冲向雪地,用其强有力的爪子捉住雪下的田鼠。
在一个雪后天晴的早晨,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如往日相同,我来到乌林鸮出没的地带,很快就发现一只乌林鸮正在雪地里寻食。那片雪地上有不少2~3米高的针叶树,树下是被厚厚的积雪掩盖的草丛,我悄然跟从那只乌林鸮踏进雪地,在较远的当地拍了几张后,便停下来调查,脚下深深的积雪和雪下不知道的地势让我不敢容易前行。而乌林鸮持续寻觅田鼠,当它停栖在距我10米远的枝头上,我当行将镜头对准了它,当它再次起飞时,我连按快门,这时它飞到了离我更近的一棵矮树上,接着敏捷俯冲到雪地上,它的头简直埋进雪里,翅膀不停地在雪地上扑腾。“抓到了吗?”我一边想,一边透过镜头调查。很快,乌林鸮嘴里拎着一只田鼠从雪地里站立起来,还没等我回过神,田鼠就现已被它吞食下去,接着,它环视了一下四周,飞向不远处的枝头。
我的镜头记载下整个捕食进程,可以拍到如此精彩的动态瞬间,天然让我无比振奋。直到现在,每逢回想起这段阅历,我仍会激动不已。所以,在一些交际网站和朋友圈,我的个人头像都采用了这张乌林鸮雪地捕食田鼠的相片,以留念这次难忘的阅历。
雪原寻拍雪鸮拍照艾草松鸡求偶
同乌林鸮相同,雪鸮也是深受鸟类拍照师喜爱的一种鸟。雪鸮浑身皎白,被称为“白猫头鹰”或“雪猫头鹰”,姿态十分呆萌。它是一种生活在北极苔原区域的留鸟,在冬季由于食物缺少,部分雪鸮会向南迁徙,因而在相对偏南的当地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我现已拍了上百次雪鸮,作为作业鸟导,也有两年带领拍照团到加拿西部大平原拍照雪鸮的阅历,尽管如此,雪鸮依然是我最喜爱拍照的目标之一。
记住第一次拍照雪鸮是在2005年冬季,其时在拍照乌林鸮的进程中,我知道了在渥太华还有雪鸮存在,尔后,每年冬季我都会去寻觅和拍照这种美丽的鸟。
2016年2月,我来到加拿大西部的阿尔伯塔省拍照雪鸮,相关于加拿大东部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这儿的纬度更高,合适雪鸮活动的地域更宽广,所以每年冬季呈现的雪鸮数量也更多、更安稳。可是,阿尔伯塔省的气候从来以多变著称,气温的改变、降雪的多少都直接影响着雪鸮的歇息。记住刚到的前两天,气温比较正常,到处是一派天寒地冻的现象,寻觅雪鸮十分轻松,一天能见到十几只。可是,接下来的几天,气温俄然升高,白日的最高温度抵达16℃,草地上的冰雪敏捷消融,此前白雪皑皑的地上很快就被金灿灿的草地所代替,雪鸮失掉荫蔽的环境,天然就飞到其他当地去了。当这失常的气候曩昔,冰冷再次来临,我才持续开端寻觅雪鸮。所以,拍照雪鸮的进程,兴趣和艰苦并存,带给我许多难忘的回想。
当冰冷的冬季曩昔,北美大地回春,艾草松鸡便成了我的拍照目标。
艾草松鸡是北美洲最大的松鸡,拍照师特别喜爱拍照雄性艾草松鸡求偶时的姿态。雄鸟在求偶时,会直立扇形尾羽,膨胀起胸部,构成两个气球相同的黄色的囊,以此招引雌鸟。雌鸟通过长达几周的调查,然后才挑选最具招引力的雄鸟进行交配。每年春天,雄鸟集合在求偶场的时分,就是拍照师拍照的最好机遇。
2017年3月末,我在美国犹他州的山区拍照到了一个可贵的场景。在前往拍照之前,我在网上查询了相关材料,了解到想要成功拍照,需求在天亮之前进入求偶场所荫蔽等候,所以,清晨4点我就起床,驾车前往求偶场。一个多小时后,我抵达了目的地,车外一片乌黑,我只好在车内歇息。过了一瞬间,远处传来“咕咚、咕咚”的声响,我想主角是不是要上台了,但外面依然什么都看不见。又过了一瞬间,那声响更近了,也更密集了,我模糊看见不远处有黑影在移动,但天色仍是太暗,底子无法拍照,我只好先用手机录下两段音频。当天空渐渐变亮,求偶场也渐渐明晰起来,我便开端了拍照。这时,几只松鸡渐渐向我走来,我坐在车上,屏住呼吸,不停地按动着快门。而求偶场中心,许多雄性艾草松鸡直立着扇形尾羽,它们跟随雌鸟,走几步停一下,然后兴起胸部的两个黄色的囊,挺胸仰头,展现着强壮有力的身段。在整个求偶场,集合了上百只艾草松鸡,“咕咚、咕咚”的抖囊声此伏彼起,此刻,太阳从东边升起,温暖的阳光照在雄鸟身上,它们显得光彩照人。
“鳴鸟之都”响雷角国家公园在加拿大陆地最南端观拍北美林莺
在我的鸟类拍照著作中,还有一类鸟不得不提,那就是北美林莺。
北美林莺是指在北美洲有繁衍的雀形目林莺科鸟类。在北美,可以看到的林莺有50多种,它们的体型大都较小,但性格活泼,总是在树间林地、沼地地或灌丛中跳来跳去,不时宣布特别的鸣唱声。这些小鸟的茸毛色泽大多比较艳丽,不同的羽色特征是辨识它们的首要依据。林莺大多是留鸟,夏天,它们在北部繁衍成长,冬季则迁徙到温暖的南边过冬,所以每年的迁徙时节都是拍照师欣赏、拍照它们的最好机遇。在迁徙途中的许多观鸟点,总会见到拍照师繁忙的身影,加拿大素有“鸣鸟之都”之称的响雷角国家公园,就是最抢手的观鸟点之一。
响雷角国家公园坐落安大略省的西南部,面积只要20平方公里,这个由于观鸟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公园,是加拿大陆地最南端,也是最小、最特别的国家公园,声称“TIP OF CANADA”(“加拿大的海角天涯”),被联合国科教文安排确立为“世界重要鸟类区”。公园坐落伊利湖北岸,气候湿润温文,植被丰厚,杰出的生态环境十分合适鸟类生计。每年,北美留鸟迁徙都会途经此地,公园有记载的鸟类近400种,占整个安大略省鸟类数量的80%,其间,北美林莺的品种有43种,所以,到这儿来观鸟、拍鸟,是许多拍照师的希望。
2016年5月初,我驾车从渥太华动身,前往响雷角国家公园。抵达公园时,天刚刚亮起来,此刻现已有一些拍照师在公园内拍照了。依照方案,我要先去领会公园最南端的景色,所以将车停好后,便去寻觅开往公园最南端的摆渡车(私家车不能在公园内行进,只能乘坐公园的免费摆渡车前往)。摆渡车停在一面印着一只橙胸林莺的标志旗号周围,尽管当天是周日,但由于时刻较早,所以人并不多。坐上车后,摆渡车慢吞吞地前行,当“WELCOME TO THE TIP OF CANADA”的醒方针语映入眼帘时,我知道目的地到了。走到止境,陆地呈一个显着的倒三角形刺进伊利湖中,湖水与陆地交汇之处,波涛汹涌,蔚为壮观。
观赏完公园的标志性景象,我便开端寻鸟、拍鸟的作业。在几天的拍照中,我一共拍照到了上百种鸟,其间有多种林莺,如黄腰林莺、黄林莺、黑喉绿林莺、栗胁林莺、棕榈林莺等,但惋惜的是,我没有遇见自己最想拍照的蓝翅黄森莺,尽管这是公园每年都有记载的一种北美林莺。
其实,关于拍照师而言,惋惜一向不可避免,由于拍照在大天然中自在翱翔的鸟类,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过,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增加了拍照的兴趣和念想,也让我在鸟类拍照之路上可以一向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