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与会稽山故事 南镇会稽山:大禹归宿地的诗酒风流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2025年02月25日 05:57

周一

4000多年前的一个冬日,禹从国都平阳动身,来到妻子女娇的故土茅山。侍从们依照要求,在山上搭了座极端粗陋的“行宫”:一间草房,房前竖立一杆巨大的龙旗,龙旗之下,插着一柄标志王权的玉钺。禹就在这“行宫”里住下来,并传令四方诸侯来此会晤。次年春天,禹在茅山大会各路诸侯,依照政绩进行相应的封赏或赏罚。为了留念此次“干部查核”,禹将茅山改为“会稽山”,而所谓“会稽”,就是“查核功劳”的意思。这段前史,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也有提及 :“会稽者,管帐也。”

从此,坐落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开端成为我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名山,终究,演变为我国五镇之一的南镇。不过,镇山文明并非会稽山的悉数见识,当王羲之冠绝古今的《兰亭集序》在这里横空出世,会稽山又成为了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源地之一。后世文人仰慕之余,无数次曲折徜徉于此,就着绍兴美酒,走出了一条浪漫主义的诗篇之路。

陈旧的祭禹典礼

在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终身行迹里有四件大事与会稽山有关:封禅、娶亲、计功、归葬。这之后,会稽山成为我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名山。秦朝一致,秦始皇亲身“上会稽,祭大禹”,对这座有着“皇帝之气”和“王霸之气”的文明名山表达满足的敬意。离开会稽山不久,秦始皇崩于平原津。可是,“上会稽,祭大禹”的传统,从此成了后世帝王所遵从的礼制。到隋朝时期,会稽山正式成为我国五大祭祀镇山之一的南镇。

顾恺之曾称誉会稽山周边“千岩竟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千古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南朝诗人王藉咏会稽山脉所作。

王朝更迭,到清朝末年,祭祀镇山的概念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前来大禹陵凭吊怀古的脚步却从未连续。有传说称:大禹的妻妾相同葬于会稽山——今日的会稽山中,有一个姒氏村落,村中居民代代护卫着大禹及其妻妾的坟墓,遵从着奥秘的祭禹典礼。这个村曾有一个陈旧的姓名:“冢斜”,不过,现在的人们习气把它叫做“禹陵村”。当年,大禹的六世孙少康即位,成为夏朝的第六代君王,封爵自己的庶子姒无余为“越王”,命他率家人在会稽山为大禹及其妻妾守陵,并掌管春秋两季的祭禹典礼,还承诺所赐地步能够不必交税,产出所得悉数用于守陵和祭祀。就这样,姒无余带着家人在禹庙西北侧住下来,逐步繁殖成村,并将守陵和祭祀的传一致直延续到今日。阴历六月初六是禹王的生日。在这一天,姒氏宗族要举办陈旧而奥秘的祭禹典礼。这个典礼是禹的儿子启当政时创制的,现在已经在会稽山深处静静流转了 4000 多年。

祭祀从天黑开端。暮色刚落,禹陵前当即变成人的海洋,卷烟旋绕、烛光飘摇之中,人们跪在地上,无论是白首老者,仍是黄发稚童,神态都十分庄严。他们一声声地呼喊先人禹王的姓名,吟唱陈旧的经文:“分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后代。关石和钧,王府则有……”歌声字字含泪、句句厚意,一向要唱到次日清晨3时……那一夜,会稽山弥漫着上古年代的遗风流韵。

书法和诗酒的圣地

提到会稽,或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南镇”的荣誉,但若提到“山阴兰亭”,则必定会茅塞顿开,允许不已。王羲之的那篇酒后随作,成果了我国书法之模范,虽有“文无榜首”之说,可是《兰亭集序》谓“天下榜首行书”确为历代所公认。

集序所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让人感同身受。咱们权且抛开关于兰亭具体位置的争辩,仅仅去探求因而而起的山水诗篇门户,便能够确定,“会稽”这个姓名与我国文学史上的千古风流密不可分。

《兰亭集序》一出,文人墨客莫不仿效王羲之,聚友而至,临坐溪流旁,曲水流觞,寄情于山水……首先是谢灵运和谢惠连泛舟耶溪,对诗于会稽山的王子敬山亭的活动,正式敞开了我国山水田园诗篇之先河。然后到了唐朝,王勃约请很多诗人,在王子敬山亭聚会修禊,并作《三月上巳祓禊序》,玩了一次还觉得不过瘾,同年秋季再次修禊于此,写下《越州秋日宴山亭序》。事实上,和王勃相同的唐朝诗人不少,包含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杜牧等,都曾连续登上会稽山,留下很多诗作,一起创始了我国文学史上最浪漫的诗篇年代。

在那个浪漫年代,诗人们的绝唱不只需求寄情于山水,往往还需求一种极端重要的“催化剂”——酒。会稽山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山水田园诗篇的发源地之一,《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肯定功不可没。诗篇与酒,好像向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伙伴。刚好,作为三大古酒之一的黄酒最重要的产地绍兴,向来是我国酒文明中心之一。绍兴黄酒有元红、加饭、花雕、善酿、香雪之分,若是正宗本地人,一般会选会稽山加饭酒——那一碗晶莹剔透,带些琥珀色的加饭酒,再配上臭豆腐、醉鱼,外加一碟茴香豆,怕是要醉得“不羡鸳鸯不羡仙”……

千年古香榧树

诗与酒,浸透了会稽山数千年的悠悠韶光,让人不可自拔地陶醉其间。当酒醒之后,若想寻一处山林,散步其间,既可悦眼目,又可清神智,那么古香榧林就是最佳挑选。

香榧别号“我国榧”,又称“三代果”,一年开花、一年成果、一年老练,一棵树上往往一起有花朵、一年果和两年果存在。俗语还说:香榧好吃树难栽。最少要8年,香榧树才干零散挂果,几十年后产值会逐步添加,百年以上成为“壮龄树”,才干呈现硕果累累的盛况。如此绵长的生长期,极大地约束了这一珍稀植物的数量,数百年的老树可谓稀世之宝。正因如此,会稽山的古香榧群才显得弥足珍贵:已成果的香榧树超越10万株,树龄超越百年的有7万余株,树龄千年以上的也有数千株。

1000多年前,绍兴先民从野生的榧树中,经过人工挑选和嫁接培养,才得到香榧这一优良品种并传承下来。因而,现存的古香榧树的基部,多有明显的“牛腿”状嫁接疤痕。直到今日,这些古香榧树历经年月沧桑仍硕果累累,可谓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能的“活标本”,具有极高的研讨和参考价值。香榧树四季常绿、形状美丽,与古村落、小溪、山岚等构成了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图。行走于香榧林中,只见骨干低匐,侧枝横生,香榧子如青橄榄相同坠在枝头,此刻若是手中还有些炒好的香榧子,剥开硬壳咀嚼,那实在是让人心花怒放的妙事。

图为会稽山古香榧树。香榧为我国原产树种,是世界上极端稀有的经济树种。香榧果实为坚果,营养价值极高,香榧木则是制造棋盘的高档木材。

最新文章